谢锋强调,中美青年交流的脚步不会停歇,人民友好的声音永远响亮,合作共赢的潮流不可阻挡。要顺应中美民心所向,让两国民间交往的涓滴细流汇聚成浩瀚江海,让青春友谊奔涌不息。要力挺中美青少年每一次青春之约、双向奔赴,在互访中感知真实,在对话中建立信任,在合作中增进友谊,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光和热!
内涵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当时我国城镇化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述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发展的深刻思考和前瞻布局。此后在地方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内涵式发展,比如,2019年在上海考察时要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2024年在天津考察时指出“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创新城市治理,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等。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内在要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城市发展理念决定着城市发展成效。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人民城市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过去一段时间,有的地方城市工作存在“重物轻人”倾向,比如一些城市越建越大、越建越漂亮,但居民上学、看病、养老难,群众生活不方便。应当看到,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人是主角、是核心,关键就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12个字,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人。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就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不能“见物不见人”,而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这意味着城市公共投资要从物质形态转向聚焦服务形态和福利形态,更加注重“投资于人”。要始终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治理全过程,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优化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保障民生福祉,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如今,人类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从二战胜利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北京9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机器智能》最新发表一篇神经科学论文指出,一个由人工智能(AI)担任“副驾”(copilot)的脑机接口或能让瘫痪患者更好地完成任务。
不过,13支队伍中只有8支能够获得淘汰赛资格。其中,只有常规赛前四的球队能够拥有主场优势。另外5支队伍则将面临没有比赛的局面。
孟加拉国《新时代报》记者拉哈曼(Tanzil Rahaman)说,此次来到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他特别关注经济发展和地区问题方面的议题。他注意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都是朋友和伙伴,要尊重彼此差异,保持战略沟通,凝聚集体共识,加强团结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