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系买卖合同纠纷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应用案例。一是应用示范文本指导立案,提升当事人诉讼能力。本案中,法院通过排摸发现某批发市场潜在诉讼较多、当事人诉讼能力较弱,主动上门指导立案。当事人对照示范文本要素梳理交易信息、核对账目、明确诉求,在短时间内就发现因账目算错、交易时间弄错不再起诉,或者发现遗漏货款对诉状自行作了补正,有效避免因错填、漏填增加不必要的诉讼成本。二是应用示范文本精准普法,实现纠纷源头预防。法院主动延伸职能,面向某批发市场商户开展上门普法,结合示范文本要素讲解买卖合同订立、履行中的常见风险以及争议解决环节的证据留存固定要点等,指导商户规范日常经营交易行为,从源头预防纠纷轻易成讼,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王某在线提交要素式答辩状后,承办法官发现,王某对邢某主张的借款事实无异议,但对诉讼请求中的剩余借款本金有异议,主张其近期已以现金形式当面偿还了全部借款。法官通过王某提交的答辩状,迅速定位双方争议焦点为王某是否已偿还全部借款。此外,通过查看诉辩状及相关证据材料,法官发现王某借款时系通过支付宝收款,且两人不在同一城市生活,王某答辩已当面偿还现金似不符合交易习惯。考虑到双方对此分歧较大且身处异地,经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组织开展线上调解。
三是贯穿解纷全流程,有效提升实质解纷效能。地方法院将示范文本应用贯穿纠纷化解全流程,充分发挥示范文本赋能作用,通过要素比对,快速确定争议焦点,开展要素式调解、要素式庭审,进一步提升解纷质效。案例8中,“总对总”调解组织推荐应用示范文本后,当事人、律师在类型化纠纷预防化解中主动应用示范文本,反向促推“总对总”诉调对接提质增效。案例9中,通过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应用示范文本,助力争议焦点可视化,便于法官庭审中开展针对性调解,促推该类案件调解成功率从35%提升至54%,平均庭审时长缩短50%。案例10中,法官通过梳理要素式答辩状,在组织调解前即发现当事人的抗辩漏洞,找到调解突破口,实现当事人高效达成调解协议,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据介绍,全省夏收工作6月7日基本结束,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夏播工作从5月28日大面积展开,截至6月13日,已播种面积7915.2万亩,夏播工作大头落地。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323万亩,若未来持续无有效降水,夏播进度将会进一步放慢。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奠定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检察机关起诉指控称,被告人齐同生利用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阿尔塔耶娃·阿齐扎的经历和感受,只是上合组织国家友好交流与合作的缩影。2025年是中国建议确定的“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教育合作是上合框架下双多边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此次研修班是商务部主办的援外培训计划项目,对促进上合组织国家教育合作,推动高等学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