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深化了对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19世纪40年代之后的一系列著作中,提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一系列范畴和思想。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科学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辩证关系,为认识和分析社会发展历史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进一步深入回答了为什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怎样对经济基础发挥反作用,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连续举办十一届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成为推动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的重要平台。在当天举行的闭幕式上,《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共识》发布。(完)
“我还年轻,拥有试错的时间成本。这份工作很有温度,又有社会意义,让我想尝试。”周阿莲告诉半月谈记者,为了有更多机会接触老人,已经是社工主管的她主动提出去一线照料老人生活起居。
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强调科技进步的作用,指出科技促进了自然力的应用,逐渐成为生产中独立的、具有重要普遍意义的生产财富的手段,科学技术本身在文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成为内在的、作用不断强化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显著特征,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在逻辑上必然突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要素集成组合的系统,是量和质的统一。其中,量的方面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投入生产的各种要素的数量和规模,质的方面是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包括要素本身效率的提升和要素组合形成的结构效率增进。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强调创新起主导作用、关键在质优。新质生产力的“质”主要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作为生产力内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并不是指在生产力的各要素构成上,把科技作为一种独立的,并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并列的新的要素,而是指科技在生产力各要素的质的规定性上具有决定性作用,能够在全面深刻影响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质的基础上改变要素组合方式、影响生产函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的生产力质态,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继承和发展。
31所院校中,横向技术服务和非学历培训到账经费在1000万以上的学校仅有13所,且500万以下的有13所,这与“本科学校设置标准”所要求的“横向技术服务与培训年均到账经费1000万元以上(文科专业为主的学校500万元以上)”的要求对比看,仅有14所院校达标,达标率不到一半。
2025年2月,桂林市耀佳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简称“耀佳旅行社”)以零团费接待由北海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简称“康辉旅行社”)、广西锦鸿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简称“锦鸿公司”)组织的“畅玩桂林4天”低价旅游团队,委派导游胡某某为该旅游团队提供导游服务,要求导游垫付接待费用,安排游客前往某“国家馆”、某鸡血玉石博物馆购物,获取购物回扣,且未妥善保存部分团队文件资料。导游胡某某在行程中向游客兜售桂花糕等物品,游客反映导游态度恶劣、强制购物。
课程设置模仿普通本科,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职业本科应有的注重实践培养特色,很少有企业背景的老师参与授课,几乎没有前往企业实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