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活动双轮驱动下,上海夜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特色在哪里?积攒了什么经验?带来了哪些启示?澎湃新闻推出“发现夜上海”系列报道,聚焦游客、青年、市民三个群体关注的夜经济场域,去感受夜的魅力。
据了解,在国家艺术基金、北京市文联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无负今日》于2025年1月首演,成为新时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未来还将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新生“开学第一课”的固定剧目,在每学期初上演,激发更多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与教育理想。(完)
成都10月2日电 (何美锟)近日,在四川大学智能系统研究院,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赵启军正与学生交流利用AI大模型修复唐卡的图片。一幅破损的唐卡图片经过人工智能模型的精准计算,短短十秒内,缺失的图案细节与色彩便得到完美复原。
第二届上海之夏“精彩夜上海”系列活动持续两月有余,此期间,上海支持夜间经济人气地标发展2.0版发布,在支持“外摆经济”、打造夜间观赛“第二现场”等10条措施的加持下,全市多个商圈延长营业时间,23时、24时、2时甚至通宵……商家打烊时间一延再延。
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钰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在非天然地震监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正逐步革新传统地震监测和服务模式。
“南京路步行街主要面对的人群就是天南地北的游客。”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步行街附近,本地居民已经不多,但这里是上海的门面,所以,它要解决的是游客的需求。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省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成立由25个厅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27个专家组,分片包市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各地水源调度抗旱播种、抗旱保苗等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地也积极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力量全面开展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