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选新娘”“竹竿舞”等环节趣味横生。“哭嫁”歌谣悠远深情,“棒打薄情郎”引得笑声不断,让游客在欢乐中感受瑶族婚嫁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推动县域红色资源保护的同时,宝应县院协同县文旅局、教育局、档案馆、博物馆、党史馆等多家单位,建立新四军抗战文物保护和传承利用长效协作机制。县教育局将县域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纳入全县60所中小学思政教育课程,县文旅局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打造荷荡古镇红色之旅、红色追寻之旅等2条红色旅游专线,目前累计参观人数超5万人次。
陈国基表示,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大家对和平的珍惜和坚守。此次纪念碑揭幕,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的英勇事迹,更是为了弘扬他们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坚毅品格,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成为激励一代代人奋勇向前的重要动力。(完)
见过王朝闻老人犹如春风拂面,述说快乐又苦涩的往事,好像听他在《抗战漫画》上讲“李马富当兵”“刘兰亭上吊”“姆妈”的故事,娓娓动听,可我却感受蕴含苦涩,他那笑眯眯的眼睛是流过悲恸的泪水的。老人挥洒“一以当十”之高论,跃然纸上。
这支由浙大师生团队研发的机器狗组成的智能迎新小队,是今年迎新现场的特殊“志愿者”。它们不仅会跳舞卖萌,还能灵活地穿梭于人群之中,帮助运送饮品和各类物资。别看它们个头小,背起大件行李可一点也不含糊,能够在楼梯等复杂地形中稳健负重、快速前行,成为迎新服务中妥妥的“智能担当”。
2025年6月,绥德县院与县文旅局、住建局会签《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检察+行政”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合力。目前,红军东征指挥所旧址不仅成为绥德红色旅游景点,还作为沿黄公路沿线的重要红色研学景点,每年约6000名游客前来参观,旧址已举办教育活动十余次。
2023年3月,绥德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绥德县院)在开展“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中发现本案线索,于同年3月29日立案,通过现场勘查、走访群众、调阅资料等方式,查明绥德县红军东征指挥所旧址现存周恩来旧居、彭德怀旧居等旧址共4座院落。除周恩来旧居外,其余3座院落均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院内杂草丛生、墙体风化严重,其中1孔窑洞垮塌,4孔窑洞存在严重垮塌风险,13孔窑洞破败不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相关规定,绥德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以下简称县文旅局)负有监督管理职责。2023年3月31日,绥德县院向县文旅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强旧址管理,制定保护措施,依法修缮旧居。县文旅局回复称该旧址属私有产权,且无专项资金,故无法实施修缮。随后,绥德县院协助县文旅局寻找产权人,通过积极沟通协调,产权人同意配合开展修缮工作。同年5月至8月期间,绥德县院多次跟进监督发现,旧址修缮工作仍无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