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下到线上,甘肃积极打造“互联网+普法”模式,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开展网络普法,让人民群众在“指尖上”就获得法律知识,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质量强国建设步伐坚实,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质量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十四五”以来,国家层面推动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标志着宏观质量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全国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质量服务网络。五年来,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提高到85.86、81.33、81.62,反映出我国质量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同时,通过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累计实施重点攻关项目4271个,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8万个,有效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质量提升行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该论文介绍,热浪频率因气候变化而不断增加,或构成巨大的公共卫生影响。尽管此前研究已证明了热浪对年龄相关疾病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老年人,但这些研究主要关注对持续热浪的短期暴露。理解对高温的多年持续暴露,或能解释热浪对人类衰老的潜在长远影响。
对此,鹅湖已有布局。今年二季度,总投资19.5亿元的鹅真荡EOD项目启动,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近期即将上线的文旅数字人项目,试图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服务体验;而南青荡恩霖马术俱乐部等新项目,正瞄准细分客群打造差异化优势。
政策的指引与支持贯穿了整个产业发展周期。新型显示器件及关键材料一直被置于国家战略高度,“顶层设计—技术攻关—产业落地”的全周期支持体系持续完善。2024年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量子点显示、全息显示等研究,突破Micro-LED、激光、印刷等显示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
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介绍,“十四五”以来,以电动汽车等“新三样”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带动了我国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今年1—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这些数字都说明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提升了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带动了能源生产结构的绿色转型。
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关注。目前河南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一文速览。
这件袍服不仅是一件服饰,更是丝路文化交流的见证。公元5世纪前后,新疆已形成疏勒、龟兹、于阗等纺织中心,在吸收中原丝绸技艺的基础上发展出本地特色。该袍虽产自新疆,却在质地、款式和工艺上与中原宋服极为相似,体现出丝路沿线在地域文化与审美上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