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2025年7月举办“山海共融 和合共生”——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在51所高校推广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组织开展“百场万人”主题宣讲等活动380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3.8万人次,完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辽宁卷》编纂,建立12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定相关指导意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评选命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进基层活动,打造“红色家园”城市民族工作品牌,依托“三项计划”开展“民族地区青年交流互学”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有力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在丹东开展国家民委设立的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推进边境“五个共同”长廊试点建设,打造全国首家“边疆特产销全国”体验店,建设了82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媒体以“擦亮边疆幸福底色”、“兴边富民幸福绵长”等主题21次宣传报道辽宁兴边富民工作。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市长里斯,墨尔本市议员雷示人、廖婵娥、刘乐及墨尔本市相关人员;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副校长方勇纯,天津市外办主任、天津市对外友协副会长栾建章,天津市对外友协副会长黄春艳及南开大学师生等约600余人参加活动。
“看着自己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好,订单越来越多,特别有成就感。”在英吉沙西部牛仔产业园区一家纺织公司生产车间里,车间管理员热依汗古丽·阿米提正在忙碌着。
《大纲》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主要内容,设置了二十六门课程并明确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重点阅读篇目等,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的重要依据。
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2024年创办“统战理论大讲堂”,省市县三级统战干部线上线下同上一堂课,在“谁领导谁、谁影响谁”上始终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扎实开展统一战线各类主题教育和政治培训,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座谈交流,2025年创办“党外人士形势政策报告会”,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坚定同我们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完善联谊交友和谈心谈话制度,建立与省管党外干部谈心交流制度,省直统战系统87名副处级以上干部与210名党外代表人士建立日常联系,更加精准掌握统一战线成员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性。
增强新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是习近平的长期关注。观看少数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他指出中华文明“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参观古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交河故城时,习近平表示交河故城“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
各地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县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制度以及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机制,强化人员转移工作的组织动员,切实把“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作为刚性要求落实到位,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要紧盯低洼易涝区、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简易工棚、在建工地、滨海旅游景区、风暴潮增水可能淹没区等关键区域,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细化转移方案,做到常住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旅游人员全覆盖,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受台风直接影响的地区,果断采取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等应急措施,加强社会面管控,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