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安机场旅客吞吐量4703.04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1位;乌鲁木齐机场旅客吞吐量2776.57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8位。西安去年GDP为13317.78亿元,排名全国第21位;乌鲁木齐去年GDP仅为4502.16亿元,排名全国第74位。
黄润秋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十四五”以来组织开展了8批次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累计受理转办群众举报14.4万多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177个,移交责任追究问题线索209个;中办、国办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进一步压实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基本建立了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将386万余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实施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有效运行国家生态安全、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
放眼全球,80年来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世界保持了总体和平,孕育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经济全球化浪潮澎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跨国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了新台阶,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贡献者。
一以贯之推进方面,连续8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建立覆盖约3.5万家企业的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上海市领导带头走访调研;制度化安排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建立新生代企业家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谈心谈话等形式掌握思想动态。
最近,周毅恩一直在关注东博会的相关新闻,“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清洁能源的结合是未来区域合作的核心方向。”在他看来,东博会搭建了交流平台,使双方能够分享前沿技术、创新模式与应用场景;促进了跨境合作项目的落地,为企业进入新市场提供了支持;推动区域标准与政策的协调,为数智合作和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未来,我也希望通过东博会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低碳创新。”
从促进法律出台到规范涉企执法,从强化司法保护到倡导诚信守法,一段时间来,有关部门协力推进民营经济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助力广大民营企业家安心创业。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基础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壮大,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十四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