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纳粹暴行事件的俄罗斯电影《血色牢笼》,取材于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史实。一次以“救助”为名的阴谋,将成百上千的无辜苏联儿童变成战场上的德军“活体血库”,在这座绝望的牢笼中,严苛的管教是为了压制哭喊,更是为了榨取纯净的血液。然而,黑暗中仍有微光,一位目睹这一切的护士和勇敢的少年们决定挺身而出……
如今,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路已深深刻入城市发展的印记中,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今年初,武汉推出“以你的名字再相见”打卡活动,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他们漫步以英雄名字命名的道路,与路牌合影,记录街景变迁,在city walk(城市漫步)中感受岁月流转,以全新方式致敬英烈。“用镜头定格山河无恙,铭记革命先烈,没有他们的奉献,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一位重走武汉张自忠路的市民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写道,站在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道路上,每当抬头望见路牌时,总会想起那些为了国家民族而舍生忘死的革命先烈。
九三阅兵现场,一双双军靴见证“中国排面”,足音中回荡着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当年,我们以草鞋赴国难,寻找黎明的曙光;如今,步履所至,皆是山河无恙。
对于此次观礼后的计划,侨胞们也有了打算。“我们要把观礼的经历讲给身边的外国朋友和海外同胞听。”陈恒说。从整理观礼时的照片、视频,到在侨胞聚会中分享现场的震撼瞬间,再到用外国友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阅兵背后的历史意义与中国担当,侨胞们的“分享计划”,是一场跨越国界的“中国故事传递”。他们既是祖国强大的见证者,更成为了祖国形象的传播者;他们亲眼见证阅兵的庄严,更想把这份“珍爱和平”的心意带回海外,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强大,从来都是为了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宁和平。
2004年,訾贵江依照其父亲、抗战老兵訾安春的嘱托在香山脚下修缮建成“佟麟阁将军纪念馆”,并对外免费开放;2005年,该馆被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经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社团管理办公室批准更名为“抗战名将纪念馆”,此次更名意在更全面地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多位著名将领的历史贡献。更名后,馆内不仅展示佟麟阁将军的抗战事迹,还增设了张自忠、赵登禹等其他抗战名将的展览内容,以纪念他们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佟麟阁路的街景换了几茬,我也从黑发变成了白发。”居民王恩在佟麟阁路住了近60年,不禁感慨,“我经常跟孩子们说,我们要珍惜抗日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好日子。”
9月4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今年第15号台风“琵琶”(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4日)上午8点钟位于日本鹿儿岛偏南方向约205公里的洋面上,就是北纬29.7度、东经130.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00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00-280公里。
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必须利器。从“没有枪没有炮”到“东风列阵”,歌声里传颂的是勇敢和自信,更是“小米加步枪”的过往终于写成了大国重器的史诗——每一段歌词,都是时代的光荣;每一次响起,都是初心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