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嘉兰惠通过越洋电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意识到无辜的中国百姓正承受日本侵略者带来的巨大痛苦后,飞虎队员“更加坚定地想要帮助中国击败日本空军,阻止在中国发生的破坏和杀戮”。
“敌寇的血,染红了我的马蹄;敌寇的头,滚在我的脚底。”当我在李林事迹陈列馆读到这首小诗,如诗的英雄,浴血的战马,牺牲的悲歌,在心中久久回旋……
但是我个人的理解是需要“刺猬为体,狐狸为用”。毕竟还是要有自己的专业,但是又有发散性,这样可能更好。“狐狸为用”,就是你有自己的核心知识。有一句谚语就是,你在某一个问题上什么都知道,但在所有的问题上你都能知道那么一点,这是最优秀的。用我的话说,你既要有刺猬的特质,也要有狐狸的特征,这样的知识分子才能进入公共空间,才能和网红有得一拼。
李林之名,是华侨爱国精神的不朽丰碑;她横枪跃马的冲锋之姿,也是万千海外儿女面对国难,挺身而出、共赴危亡的永恒象征。在她身后,那些毁家纾难的倾囊捐助,那些奔赴战火的慷慨悲歌,那些曲折暗流中坚持团结抗战的海外声援……同样有着让人心潮澎湃的不朽。
许纪霖: 先讲个人选择,在京沪两地的知识分子差异上我做过研究,我除了研究知识分子和中国文化以外,我还特别喜欢观察城市。上海和北京刚好是可以比较的空间。除了法国(法国巴黎独大),其他大部分的大国都有“双城记”。中国也是这样,一个北京,一个上海。我在书里面专门有一篇讲魔都和帝都,当然我是以特定的角度讲知识分子的不同。
今天的媒体空间已经是一个各种各样的人争夺话语权的博弈场所,而传统知识分子屡战屡败。每年B站有百大UP主授奖庆典,我很感叹,除了罗翔,除了刘擎,其他98位几乎都名不见经传,有兽医、气象预报员、监狱的看守,五花八门你能想到的,都能成为百大UP主。我想找找我的位置在哪里——千名、万名之外。当然他们也提供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们在教科书里、在传统媒体上得不到的。通过他们我们窥见非常丰富的生活,我们知道了世界这么大,可以通过他们看一看,不必自己去看。包括“忽左忽右”这样的播客,也成了我们获取知识的窗口。
今天,像革命战争年代那种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然在继续。前无古人的事业,绝不会一帆风顺,越是艰险越向前。
乌军方表示,克拉斯诺达尔炼油厂记录到“多次”爆炸和火灾,该厂年产成品油约300万吨。塞兹兰炼油厂也报告起火,据称年产量达850万吨成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