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人们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伤痕,用一条条生态红线守护自然,把绿色发展深入到生产和生活中。
夜上海,越夜越精彩。从“填饱肚子”到“装满情绪”,从“吃夜宵”到“玩通宵”,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的密码和消费者的松弛感,不仅源于特色场景营造,更离不开保障措施与服务升级的强力支撑。为满足不同需求,上海众多商圈和消费地标纷纷推出延长营业时间、优化停车方案、配套夜间通道等举措。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上海夜间消费总额超880亿元。
8月16日,四川绵竹应急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8月15日21时50分许,绵竹仟坤集团第十四届啤酒节现场因强对流天气发生桁架倒塌,造成人员受伤。事发后,绵竹市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医疗救治、善后处置等工作,经全力抢救,2人不幸身亡,3人重伤,暂无生命危险。目前事件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如何才能走稳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创新的引领作用。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又给出鲜明答案,就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浙江等地一些服装鞋帽方面的民营企业从开始的来料加工到创立自己的品牌,进而引领国际潮流,不断做大做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几十年心无旁骛,一以贯之做这一行。实践告诉我们,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正是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创新突破,有力推动了传统产业加快智改数转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澎湃动能尚未充分激发,部分企业和行业领域粗放发展、低效内卷的顽疾亟待破除。面向未来,广大民营企业要坚定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聚焦“卡脖子”难题,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运用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决摒弃低效内卷,以创新跃升,靠转型突围,走质量立企、品牌制胜的发展道路。拓展国际视野,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融入新发展格局。工商联要坚持创新赋能和做优服务两手抓,持续开展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赋能行动,积极推动企业间联合攻关和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助力培育更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入开展“进企业、解难题、送政策、促发展”活动,助推政策落实、加强助企纾困,更好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高度评价了中国的专业性和职业精神,特别提及赛事的高上座率、世界级场馆设施、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及运动员村出色的餐饮和运营质量,“我从很多运动员那里都听到了这样的反馈”。截至8月15日下午5时,中国体育代表团以25枚金牌、8枚银牌和7枚铜牌的成绩领跑奖牌榜。自赛事开幕以来,已有十余项纪录被打破,展现了各国运动员的卓越表现。
具有52年历史的成都城北体育馆经过翻新后承办舞蹈运动赛事。采用节能灯具和透水混凝土等环保措施。15个户外场馆设在公园和公共水域,将赛事融入成都“让整个城市成为大公园”的目标愿景之中,赛后临时设施将全部拆除并恢复原状。
笔者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