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刘燕玲强调,这一升级不仅为企业带来通关便利,更新增了数字经济、可再生能源等前沿领域的合作内容,将为区域内企业创造实质性发展机遇,为区域经济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东博会在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落地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促进政策落地、企业对接的重要平台。”她说。
演出以蓝面具藏戏《吉祥日喀则》开篇,通过农区、牧区、林区传统歌舞,传递雪域风情,瞬间点燃现场气氛。男声独唱《情在日喀则》传递雪域热情,国家级非遗定日洛谐《珠峰情韵》诉说高原故土情。
除了项目设置,科技含量还体现在服务上。大赛运用AI、AR、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大赛信息化系统,以实现智慧办赛、智慧参赛、智慧观赛。人形机器人不仅在竞技场充当“服务员”,还在大赛开幕式上与演员同舞。
作为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任务之一,9月18日晚至19日清晨,浮空艇团队在鲁朗最新开展一次“极目一号”浮空艇大气观测试验,搭载3大类共16型、总重量约200公斤的科学载荷,成功升空至海拔5500米高度,通过多载荷协同观测,实现浮空艇从单点采样到立体监测的技术跨越。
据悉,本次赛事由陕西省体育局、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陕西省航空无线电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陕西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承办。(完)
中国科学院空天院正高级工程师、浮空艇团队试验任务现场指挥何泽青指出,历经数十年发展,中国科学院空天院浮空艇产品已逐步构建起覆盖“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的全规格产品矩阵,形成极具竞争力的系列化产品谱系。自2017年首次赴青藏高原试验到今年鲁朗试验任务顺利开展,历经8年高原试验迭代升级,浮空艇系列装备也在持续技术迭代中实现全面升级。
南宁9月20日电(林浩)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19日介绍,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期间,中国驻东盟国家经商参赞与企业家交流会在南宁举行。
“这里拥有中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主任周立成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保护区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实施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淡水沼泽湿地总面积超过30万亩,建成“引、输、蓄、排”科学生态补水体系,构建“河—陆—滩—海”连通体系,加大互花米草、盐地碱蓬、海草床等治理力度,河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