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决定》明确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还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更有甚者,不少古镇更被指为“假古镇”、“人造古镇”,千篇一律、批量复制,只有“躯壳”、没有“灵魂”。这类古镇面临的运营压力会更大,甚至入不敷出。这类“人造古镇”如何避免关门的命运?为此,在2025年暑期旅游高峰时节,澎湃新闻时政湃工作室特别推出专题——十字路口的古镇,系统探讨“古镇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人民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以及越南作家杜光俊煌参与访谈,分享各自的创作心得和阅读感悟。
7月9日电(记者 李金磊 查志远)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都超过30万亿元,我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中国不能造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长贝森特6日表态称,相关国家仍有两周缓冲期可就关税问题继续磋商。不过这些谈判涉及日本、韩国等亚洲主要经济体,还包括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及孟加拉等国,谈判进程可谓错综复杂。要在8月1日前完成全部谈判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美方显然正集中精力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达成若干关键协议。
张礼立认为,加快数字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行业和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他通过长期开展社会调研、企业调研等,深入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揭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和成效汇集为案例,出版《IT服务管理新论:中国式智慧和西方文化融合的研究》、《新质生产力: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下一步》、《零碳中国:重塑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等专著近20部。
第三,新的台行政机构刚上路,即遇上立法机构改革风暴,尚无亮丽表现。再加上若干“部会”状况不少,屡成媒体议论焦点,如台内务主管部门、经济主管部门、“海委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