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河南文旅频频“出圈”,从万岁山武侠城的全域沉浸式“江湖”体验,到洛邑古城的汉服经济,从建业电影小镇的影旅融合,到河南博物院的文创破圈,从老君山的“十年欠条”,到安阳殷墟的科技赋能,一批现象级项目赢得广泛关注。
对杨文丽而言,返乡的选择不仅关乎技艺传承,还承载着改善家乡面貌、提升乡亲福祉的期盼,“我们回乡创业,不只想要挣钱过好小日子,还想通过刺绣来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女性就业。”在她的努力下,非遗工坊发展迅速,目前已吸纳63名绣娘返乡就业,月收入可达2000至8000元。
此次政策突出扩围升级,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向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延伸扩围,向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购、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升级。
作为2025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之一,先农坛庆成宫自2024年底开放以来,已成为展示农耕文化与皇家祭祀礼仪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仅举办过“庆成宫里庆成功,中轴线上话中轴”群众文化活动、“何以中国美”“茶和天下,茗约未来”等文化活动,还开展春播、秋收时节的农耕体验,让家长带孩子到“一亩三分地”收割麦子、谷子,感受稼穑之艰。
“人工智能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也是区域竞争的‘抢答题’,现在很热、各地都在加快发展,都在推出自己的大模型,都在推动广泛应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陈飞表示,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大模型产业业务收入增长了216%,重点监测的85家语料数据和治理企业收入增长了29.8%,目前全省规模100P以上的智算云服务中心达到22家。未来,山东将立足山东传统产业大、转型升级需求大的事实和客观情况,加快推动在化工、铝业、钢铁、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13个重点领域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推动148个行业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
新时代背景下,庆阳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在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发展迅猛,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为革命老区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柳州9月19日电 (陈梅)日前,2025中国—东盟柳州投资合作洽谈会在广西柳州市召开,现场签约62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45.68亿元人民币,项目涵盖新能源、人工智能、化工及新材料等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像付成明这样的传统开锁师傅开始转型。他们在各大平台创建个人账号和店铺,发布趣味内容,不仅吸引了不少粉丝,也为自己的生意带来了新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