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获奖名单中,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戴国浩也在其中。33岁的他开创了融合推理与行动的智能体范式,并推动智能体技术在通用系统操作与知识密集型领域的应用。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面对AI技术的浪潮式迭代发展,此时此刻站在这里,与其说是我的主动选择,不如说是对领域核心突破方向的紧密跟随。作为研究者,我认为攻克这些前沿问题正是我们的根本使命所在。”
这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绘就了“十四五”收官之年交通强国建设的壮丽画卷。“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过去五年,我国“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经基本贯通,连接了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循环和人民群众便捷出行。
发布会现场,西双版纳文创伴手礼展示区域人潮涌动。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勇表示,以往挑选特产“无从下手”,如今有了区域公共品牌,不仅品质有保障,更能买到融入民族风情、雨林元素的文创伴手礼,“给亲友带礼物更安心、更有特色”。
同时,上海不断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200亿元,同比上涨7.2%,其中科研事业单位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
在上海,青年科技力量不断崭露锋芒。8月26日,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正式颁发,10名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得主中最年轻的上海频准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磊,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作为获奖代表发言。不到40岁的他瞄准量子科技和先进工业应用对精准激光器的需求,带领团队攻关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60余款高端精准激光器的自主研发制造。
活动期间,韦韬会见了部分侨商代表,并开展交流,他简要介绍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侨务工作情况。韦韬表示,广西是重点侨乡,也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资源禀赋独特,产业基础扎实,生态优势突出,发展势头良好,当前正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为小切口,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发展路径赢得各方认可,成为投资合作热土。
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距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约50公里,曾是美国在阿富汗最大的军事基地,也是美国主导的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的中心枢纽。直到2021年8月,美国和北约部队从阿富汗撤军,该基地也被一同放弃了。目前,该基地由阿富汗临时政府国防部管理。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9日报道,阿富汗临时政府外交部的一名官员称,不会允许美国在阿富汗保持军事存在。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