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春表示,世知社愿以出版为桥,把上合组织的理念和实践转化为全球读者可触可感的叙事;以交流为媒,深化同上合组织各国文化出版机构的机制化合作;以话语为刃,持续放大上合组织加强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声音。
刘畅:我的建议是,首先从问题出发,而非技术。永远让你想解答的那个生物学问题来驱动你选择和学习工具,而不是为了用一个炫酷的技术而去找问题。
“这条是奶牛兰寿,花纹黑白相间;这条是五花福寿,色彩斑斓、游姿优美;这条是红白兰寿,是一个标准的蛋形,十分圆润……”8月24日,在潘氏观赏鱼养殖场,负责人潘国诚介绍起水缸内的一尾尾形态各异的金鱼,颇为自豪。
发展村集体经济,朱世龙想的不仅是养鱼。2023年,他向村里提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我们周边有许多良田,但农业机械化率一直不高,小农户不愿投资购买机械设备。”朱世龙说,自己心里一直惦记着使用科技力量减少农业人力投入,提升单位面积生产效率。
步入美庐别墅的大门,“2.6万”这个数字赫然在目,那是共产党员死于1927年“清党”运动中的人数,其后五次“围剿”,更有无数共产党人死于国民党的炮火之下。读书时期的我,还不明白血海深仇下,中国共产党为何会在“西安事变”中“放蒋归山”,也搞不懂对蒋介石的态度为何会从“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也想不通为何中共代表团会两次冒险来到美庐别墅谈判,直到我看到了另一个数字“3500万”——14年间死于日寇之手的人数,终于明白在大敌入侵、国难当头时,民族大义、党派利益,孰轻孰重?掂量自知。
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数量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精确统计。首先,就藏经洞出土文献而言,法国、英国、俄罗斯收藏较为集中,日本、美国、韩国则较为分散。特别是日本,分别收藏在龙谷大学图书馆、京都国立博物馆、书道博物馆等18家博物馆或图书馆中,且收藏过程也颇为复杂曲折。如“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是清朝官员李盛铎旧藏。1936年李盛铎之子李滂将其父所藏敦煌文献卖给日本人羽田亨,此后这些文物便一直下落不明。直到2009至2013年,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出版了《敦煌秘笈》,这批敦煌文献的收藏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羽田亨收藏敦煌文献的资金来自大阪制药商武田长兵卫的资助。1945年夏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这批藏品被疏散到大阪武田制药工厂保存,随后又转到兵库县乡间仓库,即武田的“杏雨书屋”。1977年,武田长兵卫把原“杏雨书屋”的收藏,全部交给武田科学振兴财团管理。之后,在各国学者的奔走之下,“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文献最终公布,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流落他乡的宝藏终于面世。《文物》以此为例,不仅介绍了敦煌文献流失海外后收藏的复杂性,而且还介绍了《敦煌秘笈》的重要学术价值,使读者得以了解统计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难度。其次,各收藏国对敦煌文献的整理编目标准不一。有的国家按号编目,且在同一个大号下面又设若干小号;有的国家则按件编目。此外,敦煌文献除汉文文献外,还有其他民族语言的文献,对这类文献的编目也不尽相同,这也影响了统计的准确性。最后,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并非仅有藏经洞文物,还有从敦煌其他地方所得文物。过去一些研究对此重视程度有所欠缺。缘此,《文物》特别对流失海外的其他文物(如绢画、纸画、版画、纺织品等)作了详细介绍,从而对传统敦煌学研究中偏重追寻藏经洞文物的局限有所突破。
据介绍,根据气象监测情况,今年4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5%,截至6月13日,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超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在70天以上;平均气温23.2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8度。
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作为经理人的朱世龙喜上眉梢,“有鱼塘、有良田、有厂房,放眼望去,我们龙井村处处好风光!”(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