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区出现了多个国际航空枢纽的格局。比如华南的广州、深圳,西南的成都、重庆、昆明,西北的西安、乌鲁木齐。但与成渝不同的是,西北地域辽阔,西安与乌鲁木齐距离非常远,两个枢纽生态位截然不同。”
2025年1月,蝶变后的“那雅·风土志”项目焕新亮相。一个农耕文化的传统村落,摇身一变成了具备办公、休闲、社交、旅居等多种功能的现代生活社区空间。
俄罗斯能源部部长齐维廖夫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能源开发及项目实施方面潜力巨大,应推动构建公平、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模式,确保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并加强经验分享和人才培养。
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7项主要指标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重点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率、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等6项指标已经于2024年提前完成,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等11项指标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做民宿这几年,最开心的就是看到游客来了就不想走。”日照民宿主理人郭英昊讲述了游客被当地海鲜盛宴、星空烧烤吸引的故事。“其实留客不难,把美景、美食和真心服务凑在一起,大家自然愿意常来。”
第二句话是,农村更美了。这些年,交通运输部深化“美丽农村路”建设,涌现出一大批的“旅游打卡点”。比如,山西的黄河、长城、太行这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连通了5630个村庄,串起了三晋风光,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农村公路有效促进了城乡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双向流动,改变了农村面貌,有效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今年62岁的村民拉珍接受日间照料已近5年,她和姐夫、侄女生活在一起,姐夫腿脚不便,侄女在外务工、早出晚归。因拉珍家里情况,村里安排她加入幸福驿站。如今,每天上午起床做好家中卫生后,她便来到驿站,吃早餐、和伙伴聊天。“这里有免费饭菜,还有医生帮忙量血压,在这里生活很开心。”拉珍说。
一是出行选择更多元。作为快速出行,高铁、民航是大家的首选。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行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其中京沪高铁、武广高铁发送量都超过了2亿人次;民航日均服务200万人次以上,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已经达到了40个,其中还有5个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作为跨区域出行,自驾成为人们的主流方式。平均每天大约有1.3亿人次选择自驾出行,占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七成以上,全国有约90%的县级行政中心实现30分钟上高速。作为城市内通勤,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有力保障了群众出行。现在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这三个“1亿人次”是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和韧性活力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