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水是襄阳的母亲河。过去,城市化、工业化的大规模推进让襄水日渐萎缩。近年来,襄阳系统推动襄水流域综合治理。襄水街经改造后,小桥流水、游廊画舫与水波潋滟的襄水河交相辉映,被誉为襄阳版“清明上河图”。
“新时代的工匠,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能、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对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是薛魁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是他对徒弟们的叮嘱。(中国经济网记者 何欣)
被救助人李某满,男,2021年2月出生;吕某金,男,1966年11月出生;张某玲,女,1968年6月出生。三人分别系李某帮、李某国故意杀人案被害人吕某文的儿子、父亲、母亲。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在上海开幕,“AI智能制造”是今年展馆里最醒目的主题:“工业+具身智能”、“AI驱动,让算法更智能”、“数智融合”等与AI智能制造相关的标语随处可见,从能与人实现对话交互的协作机器人,到工业具身智能柔性生产线在展会现场演绎一条产线“永不停歇”,AI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出现在工业制造的舞台。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AI正成为影响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策驱动与合作机制助力中国与东盟的互补性优势加速释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全面实施,为双方农产品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超90%的区域内贸易最终实现零关税,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中国与东盟国家积极落实原产地规则等政策举措,进一步简化贸易手续。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的实质性结束,双方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及传统农业领域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合作。
衔接帮扶。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江苏省灌云县人民检察院、农业农村局根据其与该县20个部门共同建立的司法救助帮扶衔接机制,衔接开展多元救助综合帮扶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将被救助人家庭列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管理,动态跟踪帮扶需求;与被救助人李某满所在的镇政府、村委会共同商定监护权事宜,研究制定司法救助金监管使用计划,村委会依法指定李某满叔祖父李某为监护人,镇政府民政办保管司法救助金,监护人申请使用超过一定额度的司法救助金时由三方共同审核发放,确保专款专用;协调县民政局及时将被救助人李某满认定为父母监护缺失的困境儿童,每月发放补贴直至成年;协调县残联为被救助人李某满免费提供“一对一”的语言康复训练,县康复医院安排专人负责其日常生活照料和上下学接送;协调县妇联将被救助人李某满纳入江苏省妇联“一户一策”关爱计划项目,定期提供居家照护服务,引入心理咨询师开展情绪疏导,修复心理创伤;依托江苏省灌云县人民检察院设立的司法救助“劳模工作室”,由全国劳动模范、“甘薯大王”刘敏捷免费为被救助人李某满的监护人李某提供种薯育苗及技术指导,助力发展种植产业,增加收入;通过安徽省濉溪县人民检察院协调当地民政部门,将被救助人张某玲、吕某金纳入低保边缘家庭管理,享受医疗、务工等惠民政策,镇村干部多次入户走访慰问,提供心理疏导关怀。
“住的大窝棚,穿的麻袋片,橡子面的窝窝头,牙碜又发酸;泡在水里干,鬼子把头打,血汗湿衣衫,万人坑里一下咱白骨一摊……我身后展板上所呈现的内容叫‘劳工怨’,是当时在民间流传的民谣,诉说了中国劳工在修建东宁要塞时遭受的非人待遇,当时侵华日军对中国劳工采取的是‘生死轮换制’,来一批死一批,死一批换一批。”日前,记者随第三届退役军人事务领域网络正能量基层行采访团,来到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东宁市的东宁要塞,东宁要塞遗址陈列馆馆长王丹丹一脸沉重地讲解,这座用中国人鲜血与白骨修建而成的要塞是日本侵华罪证的最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