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期北方地区的高温高湿天气,背后有着副热带高压异常的短期特点,但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夏天变得越来越热,已经成为事实,热到破纪录也已经越来越常见。
当天,“我与世界遗产”主题宣讲活动在此同步举行。这场集宣讲、光影秀、非遗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盛宴,吸引众多市民参与,共同庆祝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感受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21日前河南省将仍以高温天气为主,不过每天的高温影响范围和强度会有不同。预计16日东南部,18日北部、东部、南部,19日北部、东部,21日北中部、西南部最高气温将达37到39℃,局部超过40℃。
“一颗小小的咖啡豆,从采摘、剥离、水洗、晾晒到烘焙,需要经过多重工序才能来到我们面前。”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黄彬燕对这套流程感到新奇,“原来,一颗小小的咖啡豆,也得经过‘千锤百炼’”。
2013年,早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对新疆的定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定位则为: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魏科:现在高温预警主要是根据温度来做的,各种颜色预警里面都没有提到湿度,我觉得应该加进去。因为温度加湿度之后,得到的人体感觉温度,一般在夏季高湿天气的时候它会远远大于实际的温度,确实应该考虑。
中国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的研究认为,北方的湿热加剧并非短期现象。40年间,中国北方的平均湿球温度,每10年上升0.23℃,显著高于南方的0.07℃,中国南北方平均湿球温度正在收窄,这表明南北方的湿热程度日趋接近。
广州7月13日电 (记者 郭军)2025粤港澳大湾区AI科创人才协同培养交流活动12日在广州市南沙区维港青藤中学举办。本次活动汇聚粤港澳三地政府相关部门代表、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代表、高校科研专家及中小学校长及教育从业者逾400人,共商AI时代科创人才协同培养大计,探索教育、产业与人才发展的深度融合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