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是年轻人的城,其实数据产业无论是数据加工还是数字文化,大量从业者都是朝气蓬勃、有创意的年轻人,他们在临港新片区集聚,这也是我们能做国际数据加工枢纽的一个有效因素。”
澎湃新闻获悉,美国平面设计师乔·卡洛夫(Joe Caroff)于2025年8月17日在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103岁,距离104岁生日仅差一天。他的儿子彼得(Peter)和迈克尔(Michael)确认了这一消息,并提到他晚年接受居家临终关怀护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草原青少年靠搏克技巧“摔”出草原,在柔道、中国式摔跤等领域成为国家级健将、世界名将。他们退役后返回草原,被聘为顾问或教练,成为草原青少年的“搏克启蒙师傅”。
在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营员董颢涵对玉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特意购买相关书籍,“我要把这些知识带回家,也让日本的同学看看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1986年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明确指出,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应让所有人充分实现其人权与基本自由。当前,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正深刻重构发展权的内涵与外延。正如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所指出的:人工智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8月中旬,“你好!中国”亚洲旅行商中国行走进泉州,日本、韩国等6国36位旅行商踏访南少林、清源山、开元寺、洛阳桥和蟳埔村,在文物与民俗中梳理文化脉络,体验闽派风情。
以“科创协同”激活创造动能,提升“大思政课”的创新驱动力。科技创新始于真实问题场景中的项目实践,项目式实践是科创转化的重要载体。一是项目式实践孕育创新精神。学生直面“卡脖子”技术攻关、产业转型痛点等国家急需领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激发创新潜能。这种“真刀真枪”的攻坚过程,使“科技自立自强”从政策宣导转化为切身体悟,深刻内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自觉。二是项目式实践涵养协同能力。复杂科创项目往往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跨年级甚至校企团队的紧密协作。通过校企联合攻关、多学科团队融合,学生能够切身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理解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意义,有效涵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科技共同体意识。三是项目式实践淬炼核心素养。在应对技术迭代、市场验证、伦理风险等真实挑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核心创新能力,更磨砺了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风险意识、批判性思维与深厚的人文关怀。这种在创新实践中锤炼的综合素养,正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核心特质。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立场是劝和促谈,坚定不移,一以贯之。为此,中国和巴西最近联名发表了关于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强调遵守局势降温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同时呼吁各方坚持对话谈判、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反对使用核武器、反对攻击核电站、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