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必胜,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法则。抗日战争时期,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赴国难,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恢宏史诗。“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的动人场景遍及大江南北,海外华侨慷慨解囊支援抗战,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枪鼓舞士气,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争。杨靖宇、赵一曼、左权等无数英雄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历史充分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凝聚14亿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必将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上率下、躬亲垂范,铭记历史、缅怀英烈。
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走入网球馆和网球场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在郑钦文夺冠后更加明显,其中尤以青少年人群为多。
和平必胜,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中国人民为和平而战,为发展而争。经历过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最懂得和平的珍贵,最明白发展的可贵。抗战胜利八十年来,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加入联合国到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海亚认为,“上合组织大家庭”成员通过一系列合作机制,可以有效制定计划,分享发展经验,在减贫、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他表示:“实现可持续发展既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共建美好未来的必然选择。”
任鸿斌表示,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不断深化,各领域务实成果丰硕。希望两国工商界进一步深挖贸易增长潜力、释放投资合作动能、用好工商界合作机制,深挖合作潜力,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为中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1943年,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提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岁的词曲作者曹火星读到这篇社论后,非常振奋,用一天一夜写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很快传遍了抗日根据地。
当时的话剧不仅在剧院演出,也出现在街角乡野,到处都有观看话剧演出的观众,使得演出宣传的抗日救亡思想得以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