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的红嫂故事,军民鱼水情的典范。1941年冬,日军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一名八路军小战士负伤与部队失散,被哑女红嫂明德英发现。当时伤员失血过多昏迷不醒,红嫂毅然用自己的乳汁喂养素不相识的战士,将他从死亡线上拉回。之后她又杀了家中仅有的两只母鸡为伤员补身体,冒险上山采药,精心照料直至战士康复归队。
2023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关于暗夜星空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对冷湖暗夜保护核心区内的光源种类和亮度,以及所有户外固定夜间照明设施的照射方向等进行严格划分管理。“为保护天文观测环境,冷湖已经将全域1.78万平方公里纳入暗夜星空保护区。”曹春林说,条例的颁布实施,有助于为光污染治理积累经验,让人们能在冷湖观察原生态的星空。
将患者另一只手臂弯曲,手掌放于卧侧下颚,让患者保持侧卧姿势,并弯曲位于上方的下肢,直到小腿与另一下肢成直角,保持稳定的卧姿,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传统优势产业企业与新兴尖端产业企业齐聚一堂,多个企业团组的专业路演,引发了热烈讨论及积极参与。活动现场,复旦大学校友分享了其职业成长与静安区的故事,为学弟学妹传授了真实生动的心得经验;众多业内头部企业HR与应届生面对面交流,一站式提供招聘咨询、投递简历、面试直通车等求职服务,吸引复旦、交大、同济等20余所在沪高校及境外知名学府2000余名同学到场。
迈入古稀之年的罗彩琴活力不减。她说,艺术没有“退休”一说,“只要我还能走动,就会继续带队推动两岸艺术交流。艺术的生命力不会中断,两岸的交流也不能中断”。(完)
——光学天文观测方兴未艾。2021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冷湖赛什腾山光学天文台址勘选结果:基于连续3年的观测数据,确认青海冷湖赛什腾山是极佳的光学/红外天文观测台址。这一科研成果推动冷湖天文观测研究基地逐步成长为亚洲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
面对海外华文媒体的镜头,肖建波描绘了农场的未来蓝图:依托智慧农业,结合稻田、稻鱼、稻蟹文化,形成稻米种植、加工、销售、观光、研学的线下线上完整三产融合产业链。(完)
对于夏尔托热村来说,提高棉花品质,关键在于品种选育、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等。村里的种植大户丁红山管着100多亩地棉田,他说:“每半个月,‘指导老师’就要来棉花地里看一次,提醒我们该用什么肥料,比例多少,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