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1日),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我国首座盐穴储气库——金坛储气库完成扩能,实现了运行效能的跨越式提升,显著增强了注采吞吐能力,对提升区域天然气调峰与应急保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川军抗战馆内,一面巨大的玻璃幕墙令人肃然起敬。墙上镌刻的“川军30万,壮丁300万”的数字,仅仅是抗战序幕拉开时的统计。随着讲解员的叙述,更多数字浮现出来:全民族抗战期间,出川将士达350多万,64万余人伤亡,这个数字占全国军队伤亡人数的五分之一。我站在这面数字墙前,久久不能移步。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破碎的家庭。这些数字不仅属于川军,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他们中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但更多的是农民、工人、学生。在民族存亡面前,所有的政治分歧都让位于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人。这面数字墙,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深刻、最悲壮的注脚。
与此同时,“光伏+乡村振兴”模式也在乡城县落地生花。项目建设期累计吸纳本地用工约2.9万人次,为群众创造劳务收入800万元,运营期还提供多个长期工作岗位。工程更改善了正斗村饮水设施老旧、供水不稳定的现状,为 995 名村民破解了饮水困境,也保障了其饲养牲畜的日常饮水需求。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大石峡项目公司总工程师周俊芳表示,管理团队通过搭建智慧管理云平台,推动BIM+GIS+AI技术的耦合应用,形成“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闭环管理,实现坝体施工全流程的信息采集、动态监测与智能管控。
启动仪式上,专家学者为青年学子教授当地历史文化和短视频创作经验。普洱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处负责人白雷钢介绍,普洱市地处“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该学院作为一所国门大学,现有来自老挝、越南、缅甸等7个南亚东南亚国家的281名留学生在校就读。学院已连续举办澜湄教育合作普洱论坛、泰北地区汉语演讲比赛等多个国际交流活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品牌。他期望青年学子们通过镜头,将普洱茶文化、咖啡文化、茶马古道文化传播到各自国家,成为民心相通的使者。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阿拉木图人口近200万人,民航吞吐量规模在1000万人次;乌鲁木齐人口超过400万人,民航吞吐量规模在2700万人次。“新疆人均乘机次数更多,但乌鲁木齐国际旅客吞吐量不到阿拉木图的十分之一,国际货邮吞吐量更是阿拉木图的零头。” 李瀚明认为,换个角度,差距就是上升的空间。
离开展馆时,夕阳西下。回望这片博物馆聚落,我忽然明白:这些老物件之所以动人,不是因为它们属于某个政党或派别,而是因为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存亡之际的觉醒与团结。统一战线之所以有效,正是因为它超越了单一政治力量的局限,汇聚了全民族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