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确定自己过敏,就要尽量脱离过敏环境、避免接触过敏原。”王艳莉提示,可以使用天气或花粉预报App,在花粉浓度高的日子减少外出,并将家中门窗关好。出门佩戴口罩、防花粉眼镜,穿长袖衣物。外出回家后,立即洗手、洗脸、冲洗鼻腔,更换衣物、洗澡等,防止将花粉带入室内。另外,要重视鼻腔护理,在家中配备一些鼻用或吸入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口服的抗过敏药物等,防止鼻炎合并哮喘发作,危及生命。
自2022年起,盐城在东台、射阳典型海岸带区域,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开展海堤生态化改造、海岸线整治提升和湿地系统修复等工程。两年多来累计修复海岸1550公顷、岸线22.9千米,建设生态化海堤9.5千米。区域植被覆盖率从4%大幅提升至58%,底栖生物量增加45%,鸟类种群从4万只增长到6万只。
“无情未必真豪杰”。他们的字里行间,不仅有战士的坚毅,更有普通人的柔情。他们为之奋斗的,不过是家书中反复提及的“安定快乐的日子”和“幸福生活”。
近日,跟随“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集中采访活动,记者走进这座种棉大村。地里的棉花已经进入吐絮期,还有10天左右,村民们就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每周,研究员李文磊都会来村里两三次。“我们每半个月对全州的棉花做一次系统调查,每个乡镇至少调查三块地。”李文磊说:“通过观察棉花长势,判断生育进程是快还是慢,再给出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棉花保持在理想的生长状态。”
12年来,沈阳每年都会在烈士遗骸归国前夜点亮全城灯火,各主要街路都会挂上鲜艳的国旗,室外大屏、楼体亮化设施、公交车站都在滚动播放红色的标语,以这座城市最高的礼遇迎接“最可爱的人”回家。
对于夏尔托热村来说,提高棉花品质,关键在于品种选育、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等。村里的种植大户丁红山管着100多亩地棉田,他说:“每半个月,‘指导老师’就要来棉花地里看一次,提醒我们该用什么肥料,比例多少,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打药。”
“身为侨胞,我希望变成一座桥,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发展做贡献。”面向未来,姚依娜还有更多“以侨架桥”的设想等待一步步实现。“如果说之前回家是好久不见,那我希望以后能变成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