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设计兼具民族特色与沉浸感:鄂伦春、达斡尔、赫哲族展区以质朴色调还原“白山黑水”意境,柳编筐等日常用品传递生活气息;京族展区以群青为底,复刻北部湾海风氛围;云南展区用红白配色呼应当地民族热情性格;高山族展区及尾厅以中国红象征民族团结。此外,展览还通过实景照片、白桦林与兰屿海滩场景搭建,实现“移步换景”,更将鄂伦春族传统建筑“斜仁柱”搬进展厅,供观众沉浸式体验原生态民族生活。
研讨会上,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涉疆学者重点关注的话题。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徐文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四个关系”,将各项改革发展举措赋予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意涵。
二是水旱灾害防御取得新成效。坚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水库防洪库容1856亿立方米,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国家蓄滞洪区容积1090亿立方米,水文测站13.3万处,战胜了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23条河流为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有效应对了长江、珠江等流域严重旱情,有力保障了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和灌区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十四五”以来,洪涝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0.18%。
会上,有记者问,这几年,大家明显感觉到,身边的河湖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了,成为老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请问“十四五”期间水利部门在河湖管理保护、提升群众幸福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对此,陈敏表示,黄土高原曾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流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区域面积的71%,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曾是“沙土漫天、沟壑纵横”。经过多年持续治理,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消减超过一半,主色调由“黄”转“绿”,绿色版图明显向北延伸。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对此,水利部副部长陈敏在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提问时表示,水利部门坚持节省优先方针,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在我国经济增速年均5.5%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2022年至2024年间,贾平凹开启了前所未有的采风之旅:从故乡商州的6个乡镇出发,足迹遍布陕南陕北的10个县与30个村寨,再延伸至黄河、渭河沿岸的甘、晋、豫、鲁四省大地。在这场跨越山河的行走中,他成为一名沉潜大地的倾听者——田埂上的一句闲谈、老屋檐下的一次偶遇、集市里的一番争执、山民口中的一段往事,都成为他捕捉生活本真的“消息”。
要解决这一问题,放松税收征管并非良策,因为这不仅涉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渎职问题,也影响社会公平,毕竟各地税务机关征管力度不一,将影响企业公平竞争,有违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