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托举未来的希望。基础教育,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职业教育“接地气、能致富”,服务于产业振兴;高等教育,既加强学科建设,又把培养的人才输送到发展所需的领域;教育援藏,构筑跨越山海的人才桥梁……教育的火种正以燎原之势,为雪域高原的高质量发展带来生生不息的力量。
在库车老城区,有很多不同历史时期街巷格局保存完整的街区。经过精心修缮,老街小巷焕发出时代光彩。一条条小巷的蜕变,是库车市推动老城区有机更新的生动实践。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看。
乡城小猫“卓喵”经全民票选获聘“乡城县荣誉文旅局长”,总现金奖励达20万元的“猫在乡城”短视频大赛火热启动,正式推出“乡城猫局”IP……围绕乡城独特的敬猫文化,当地开展系列创新文旅推广活动。猫,从守护粮食的“伙伴”到助力文旅的“符号”,正在乡城的故事中愈发鲜活。
故事里,有年轻一代的鲜活力量。那曲的欧玛亭嘎风电场,所在地平均海拔4650米。风电场建设之初,负责人胡建生就来到这里,第一台风机是在风雪中吊装完成的,“项目建成后停电现象几乎没再发生过”。如今,00后陈阳大学毕业后在风电场上负责检修维护,每到冬季乡亲们能在温暖的屋子里喝奶茶,就是他“工作的意义”。这里的风机叶片每转一圈发电6.7千瓦时,年轻人同样在用青春“发电”。
25年来,老师们像红柳一样扎根在且末,不仅改变了且末的教育面貌,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生命力。9200多名孩子圆梦大学,其中500多人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更有一批批学子步入工作岗位,成为建设祖国的新力量。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如今的且末,交通便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课堂,一代代学子青年对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接力与传承从未改变。
2024年,西安机场旅客吞吐量4703.04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1位;乌鲁木齐机场旅客吞吐量2776.57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8位。西安去年GDP为13317.78亿元,排名全国第21位;乌鲁木齐去年GDP仅为4502.16亿元,排名全国第74位。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下一步,广州市委金融办将进一步细化产融对接服务举措,加强与各类投资机构的互动交流,吸引更多投资机构关注广州、投资广州,助力广州市“12218”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