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面对建国大学,北京大学虽然在上半场仅建立了3分的优势,但在下半场打出一波13:1的攻势掌控比赛,建国大学末节顽强反扑未果。最终,北京大学79:69战胜建国大学,汪志鹏砍下全场最高的29分3篮板2盖帽。
阿拉木图人口近200万人,民航吞吐量规模在1000万人次;乌鲁木齐人口超过400万人,民航吞吐量规模在2700万人次。“新疆人均乘机次数更多,但乌鲁木齐国际旅客吞吐量不到阿拉木图的十分之一,国际货邮吞吐量更是阿拉木图的零头。” 李瀚明认为,换个角度,差距就是上升的空间。
据刘妮介绍,今年5月至7月,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者已超63万人次。今年,该馆将在香港、北京等地举办有关抗战主题的展览。“我们从国际视角重新审视80多年前的东方主战场,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独特贡献。我们希望让世界听到延安的声音。”(完)
李猛介绍,60年来,那曲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的巨大变化,自1990年到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从2.95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46.34亿元,增长82.51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0.3亿元增长到138.44亿元,增长460.4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8092.58万元增长到40.47亿元,增长50.0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55.05元增长到55499元,增长30.62倍;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11.8元增长到20099元,增长47.81倍。
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中,推动海上务实合作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倡导“和平、稳定与合作”的南海新叙事,既是对过去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努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继续善意履行国际法相关义务的保证与信心。
近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港澳区域赛举行,来自20多所高校的学生报名参赛。在人工智能与科技革命深刻重塑就业格局的当下,高阶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已然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大学生如何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文旅产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数据背后是居民文旅消费需求的充分释放,也是文旅产业步入新增长周期的强烈信号。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融则两利,合则共赢。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旅游体验中得以传承;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化熏陶中得以升华。当文化灵魂与旅游载体深度融合,必将展现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应,能有效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开创“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当前,我国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也是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文旅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更加凸显,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新时代的文旅已然成为大众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各地区各部门围绕文旅融合发展进行大胆尝试、有益探索与生动实践,在理念融合、职能融合、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业态融合、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旅游发展品位和文化发展效能显著提升,广大人民得以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品味时代之美。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和旅游产业属性不同、内在机理各异、运行方式有别,融合发展面临多重挑战考验,亟须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