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护这些“活化石”,乡城从2022年便启动古树名木“一树一档”工作。2024年,当地向包括“核桃王”在内的75株古树颁发司法保护令,明确禁止砍伐、刻画等行为,用法律为古树“披甲”。“有了法律保护,这棵树能看着村里的娃娃们一代代长大。”泽仁扎西的期待,折射出当地乡村用法治手段守护生态资源的实践。
重庆9月21日电 (梁钦卿)第六届“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20日在位于重庆的西南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为主题,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索以数字化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可行路径与实践方案。
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认为,应加快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嵌入力度,创新金融产品。针对农村居民单笔金融服务款规模小、频率高、周期长等特征,创新授信、担保及反担保机制。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农村地区实地发展情况以及文化习俗等,进行产品设计、营销推广、运营模式等适农化改造,提供真正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服务。
走进主展馆,仿佛步入流动的活态博物馆。晋城展位的珐华、铁器、潞绸、琉璃、彩灯、刺绣等非遗和工美作品熠熠生辉。“咱们‘高平三大怪’指的是——喝酒不配菜,人在辕内马在外,半夜把媳妇儿娶回来。我这次的泥塑作品和高平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在“叶铭泥塑”展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泫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史月明,正在给游客讲解泥塑作品《高平三大怪》背后的故事。
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共有45篇作品分获8类文学奖项,包括短篇小说奖(10篇)、中篇小说奖(10篇)、长篇小说奖(2篇)、微型小说奖(5篇)、散文奖(10篇)、科幻文学奖(3篇)、网络文学奖(3篇)、影视剧改编价值奖(2篇)。拥有四十余年历史的百花文学奖,又一次为文学的灿烂星空增添了耀眼光芒。来自《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北京文学》《长江文艺》《芙蓉》《清明》《草原》《特区文学》《野草》《海燕》等文学期刊的27位编辑获得编辑奖,30位读者获得读者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新时代新征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就要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扎实推进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整场田园“疯”装秀共分为四个篇章。灯光秀一结束,第一篇章“梦中的香巴拉”情景剧缓缓启幕。在悠扬的藏族山歌中,村民们身穿传统服饰,演绎着乡城人民日常生活的幸福图景:田间的辛勤劳作、丰收时洋溢的笑容……每一个场景都浸润着浓浓的乡情,仿佛将观众带入真实而温暖的田园生活。
浙江杭州的一家客运企业去年在江苏徐州购置了一辆二手客车,准备投入运营的时候发现跨省转籍业务办理出现了困难。两省之间的政策差异,让购置车辆迟迟无法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