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随即响起,是香港歌手谷娅溦的《星辰大海》。她穿着银白色的长裙站在追光里,“星辰大海是你,心中不变的信仰”这句刚唱出口,大屏幕就亮起了载人航天飞船升空的画面——火箭冲破云霄的瞬间、航天员在空间站挥手的模样,一幕幕“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跟着旋律流转。坐在看台上的观众李兢举着手机,镜头始终对着屏幕,“我儿子最喜欢航天了,录下来给他看,让他知道咱们国家多厉害。”他笑着说,声音里藏不住骄傲。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便有赏月、玩月传统。如南宋学人刘学箕《中秋玩月记》所言,“中秋玩月,古今所同者也”。早在中秋节出现之前,赏月、玩月就已经成为文人诗词歌赋创作的重要主题。《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汉魏《古诗十九首》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这一文人玩月传统发展到唐朝,最终催生出诗仙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立足时代需求,以“连理·同心”品牌建设为载体,深度挖掘校名中“连理”蕴含的联结共生之意,确立“连接共同理想,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同心共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工作主线。由此,“连理·同心机制”、“连理·同心驿站”、“连理·同心工作坊”、“连理·同心”智慧平台等创新实践应运而生,有效引领党外教师凝心聚力,在岗位建功、聚智履职、服务区域发展方面成效显著。
中秋一词出现很早,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司马》,“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这条史料将中秋与中春并列,中春是春季的中间一月即农历二月,中秋则是秋季的中间一月即农历八月。
中秋节的重要来源之一,便是庆祝唐玄宗李隆基八月初五生日的千秋节。开元时期庆祝千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君臣互赠金镜,即千秋镜。很多千秋镜都是月轮之形,是为月宫镜。一如张说《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中“千秋题作字,长寿带为明,月向天边下,花从日里生”,以及崔膺《金镜赋》“玄蟾跃影于藻井。姮娥飞艳于前窗”等所言,月宫镜上面刻有月宫、桂树、嫦娥、月兔等月亮元素。千秋节后来虽然停废,但由其带动起来的铸镜热,却给予人们长时间的心理暗示,引导时人将注意力和兴趣点从千秋镜转向天上月,进而在八月初五前后将目光投向天空中的一轮明月。
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6亿人次,同比增长1.9%。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进出城高速公路、热门景区国省道车流量大。一批新通车的高速公路和新改建的农村公路,也进一步激活了区域旅游经济。
在河北正定的一重点保供企业,每小时能出笼1万多个馒头,而且配送也更“聪明”了。后台运行的数智共享平台就像“最强大脑”:配送车装着北斗导航定位,精准送达各大商超;社区小店和线上平台打通,手机下单即时供应。
10月2日,全国民航运输旅客预计245万人次,同比增长5.3%,预计保障航班19390班。国内热门旅游城市为广州、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多家航司在城市间加密航线,增加宽体机投放,满足游客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