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赛事按照中国田径协会A1类赛事标准办赛,设马拉松(42.195公里)和健康跑(5公里)两个项目,共有2万名运动员参赛。赛事设马拉松名次奖、衡水籍运动员奖、破纪录奖和锦标赛奖励4个奖项。
世界华人工商促进会总会会长李农合表示,香港在第三代互联网(Web3.0)发展与RWA实践进程中,兼具制度保障与区位优势,而全球华商网络的集聚效应,将为香港数字金融创新注入长期稳定的发展动能。
参与运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畔的国家网球中心两片红土网球场地的维宁体育创始人、CEO纪宁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本就稀缺的网球场馆在郑钦文夺冠后变得更加炙手可热,现在根本都约不上。”
兰州机场T1+T2面积8.9万平方米,去年吞吐量超过1700万人次,可以说不堪重负。乌鲁木齐机场T1+T2+T3面积18.48万平方米,需要承载超过2700万人次的吞吐量。
作为亚洲地区高水平的站立式桨板竞技赛事(国际A类赛事)之一,本次赛事设有桨板亚洲杯马拉松赛、国际桨板公开赛及全国桨板U系列赛(苏州站)三大板块,涵盖16公里环古城马拉松赛,8公里、3公里、2公里耐力赛及200米冲刺赛等项目,面向8至65周岁选手开放,既有紧张刺激的短距离竞速,也有考验毅力的长距离比拼;既沿用传统的男女分组,也创新增设男女混合组和家庭组。丰富多元的赛制设置不仅彰显了赛事的专业竞技性,更突出了全民参与的特色,充分体现了“全龄友好、全民健身”的办赛理念。
古树名木是乡城生态与文化的瑰宝。在不远处的洞松乡卡心村,一棵1200年树龄的侧柏苍劲挺拔,它成为村民口中的“守卫者”。“这棵侧柏已入选四川一级古树名录,同村还有两棵500年以上的侧柏,它们就像村里的‘活历史书’。”驻村干部文艺指着树干旁的保护牌说,除了树种、树龄等数据,还记录着古树与村落相伴的民间传说,让更多人读懂当地村落与自然的深厚联结。
近年来,桨板运动在苏州进入快速发展期。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连续三年举办高水平桨板赛事,不仅有效推动桨板运动在苏州的普及与发展,进一步强化苏州作为新兴水上运动之城的城市形象,还通过“赛事+文旅”联动效应,促进苏州体育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探索体育赋能、文化为媒、旅游带动、商业支撑的文商体旅深度融合的城市发展新路径,打造全国水上运动的“苏州样本”。(完)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与体育宣传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高端智库骨干专家、广州体育学院教授曾文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体育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以体育赛事表演为杠杆,能撬动城市基建、旅游、文化等,激活体育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能级提升,而这个杠杆的原动力主要是运动员尤其是明星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