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成都世运会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张佩棋第一时间便报了名。“刚好世运会在成都举办,刚好我在成都留学,这次机会不容错过。”张佩棋笑着许下三个心愿:自己能够更“E”一些,能够与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交流,能够交到更多中国朋友。“所有志愿者是一个整体,希望通过每个人的努力,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
在全球规则构建领域,中国凭借自身独特的制度优势,正以“渐进衔接、创新发展”的路径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如在C919大型客机适航标准等关键领域的实践探索,正是构建自主工业标准与金融规则的积极尝试。低空经济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有望吸引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参与相关标准研讨与合作。这一趋势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视角,也彰显了我国在全球经济规则制定中日益提升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相较于传统化学的弊端,“以蚊治蚊”技术优势显著:技术高效、生物安全风险极低、绿色无污染。“最大特色在于精准靶向。”龚君淘强调,“白纹伊蚊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者,我们的‘绝育雄蚊’仅攻击同种蚊,不伤及其他昆虫和天敌,能有效维护生态平衡。”
中关村的村支书董恩霞对此深有体会:“硬化门前路,出力奖20分!”她正用这看得见的激励,动员村民参与公共事务。优秀调解员或年度卫生家庭,一年可获100分。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20年来,浙江积极实施“文化阵地”工程。各地也积极探索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涌现出了定向委托培训乡镇文化员、嘉兴的文化“两员”制(文化下派员、文化专职管理员)、萧山的“文化管家”等一批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创新经验。
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绿色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景允也注意到,如今绿色金融的“面”不断扩大,比如今年7月新印发的《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在内容上包含271个三级分类,“不仅是绿色项目的类别在增加,范围在扩大,绿色金融的内涵也在延伸。”这名从事十年绿色金融产品信用评估的高级工程师在上述大会上表示,过去,更多的纯绿项目能够获得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资金支持,如今,纯绿项目和需要改造的传统项目均可以通过绿色金融获得支持。
在扩大内需方面,周陈表示,重点是自上而下、软硬结合、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在可持续的基础上,研究稳妥接续“两新”政策,推动消费扩量增效,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他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动民营企业更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还将进一步完善交通能源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提高投资回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