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修复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多维度的深远意义。从发展理念维度看,它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利于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地区通过生态修复实现了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这充分证明了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从功能维度看,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提供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固碳释氧等不可替代的服务功能。从伦理维度看,生态保护修复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将人类从自然的征服者转变为生态系统的维护者。福建福州青屿村的渔民主动延长休渔期以保护濒危的中国鲎,正是这种伦理转变的生动体现。从文化维度看,生态保护修复培育了生态文化,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如浙江台州的“蓝色循环”模式通过立法将海洋塑料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引导全社会参与海洋生态保护。这些创新探索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方面,习近平经济思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多边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与共建国家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行政征收过程中的强制拆除行为,往往关系到被强制主体的重大利益。规制涉企行政强制行为,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财产,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在有的强制拆除案件中出现实施主体不明确等情形,既有行政机关“躲猫猫”导致被执行人“欲诉无门”,也有起诉人刻意拉高政府层级缠诉,还有法院计算起诉期限仅考虑强拆之日等问题,需要通过当事人举证、人民法院调查依法认定实施主体。对此,为防止程序空转,及时高效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关于正确确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正确确定强制拆除行政诉讼案件被告及起诉期限的批复》,明确了强拆主体不明时,人民法院可以以现有证据初步证明实施强制拆除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起诉期限计算从起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且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为实施主体之日起计算等重要规则。本案中,针对区政府有关被告不适格的抗辩理由,人民法院结合司法解释规定和在案证据,确定了区政府系适格被告并判决确认其行为违法,避免企业因维权无门而陷入经营困境,对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强制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
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会于2025年6月揭牌成立,旨在搭建起社会爱心与文物保护需求之间的桥梁,这些善款将投入到最急需保护的古建、彩塑、壁画以及各类珍贵文物的抢救、修缮、研究、展示与传承之中。(完)
说到这,林珍叹了口气,“其实我遇到的都是小困难,有些战友中枪后动手术,连麻醉药都没有。”战士们用湿毛巾捂着嘴,医生一刀下去,那痛苦的叫喊声像扎在林珍心里一样。“即便这样,等他们缝好了针,消完炎,又会马上申请归队。”
6月2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消息,自然资源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被开除党籍,涉嫌受贿、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USAN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布朗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是驱动USANA全球业绩增长的最大市场,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动,都不影响USANA持续扎根和投资中国。”
高黎贡山/独龙江站执行站长、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李嵘研究员表示,正在积极建设中的高黎贡山/独龙江站,目前已是中国科学院院级野外台站,预期正式建成后将申报成为国家级野外台站,并助力创建高黎贡山国家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