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嵬驿景区北方炕展示馆门口,传统的纺线机、排布机、织布机等机器排成一长排,6位平均70多岁的老人分工合作,搓捻子、纺线、滚线、排布、织布、捶布……他们的忙碌也吸引着游客围观拍照。还有游客来到机器前,在老人指导下沉浸式体验关中传统民俗——织布的全过程。
“这种用粗麻夏布做底却能用丝线绣出细腻纹样的技艺十分打动我,夏布绣的图案构成和色彩搭配也给了我许多专业上的灵感。”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郑婷婷说。
绿色低碳生活体验活动区,自行车慢骑比赛成为焦点。参赛的小朋友们骑着自行车,小心翼翼地控制着速度,尽量保持平衡,避免摔倒,观众在一旁为他们加油助威。一位参赛小朋友的父亲表示:“平时开车习惯了,今天带孩子体验了自行车慢骑,发现骑自行车不仅环保,还能锻炼身体,以后我得多骑骑自行车,减少开车次数,为低碳生活出一份力。”
绯丝的成都之旅则始于2017年——一份英文教师的工作让她来到地球另一端的陌生城市。“那时我对这里的了解一片空白,就像一张白纸。”这位性格爽朗的美国青年笑着告诉记者,如今自己的生活色彩缤纷,惬意又充满乐趣。
“生产超薄柔性可折叠玻璃,仅配方就需要上千次实验,有了配方,还要经过产业化试验、设计专属生产线、良品率的爬坡等,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数不清的技术节点需要攻关。”曹欣表示,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研院院长彭寿带领下,团队成功突破了各个环节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竞争制高点。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成都地铁内,绯丝和李森的声音通过穿梭于地下的钢铁长龙,融入这座中国西部城市的日常脉搏,而他们跨越太平洋的故事仍在中国继续书写。(完)
在这里,把玻璃做到“极致”的创新成果还有很多。作为科技研发的“国家队”,中研院集团打造了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发展模式,相继研发生产出包括柔性可折叠玻璃、发电玻璃、药用玻璃等在内的一大批“中国首创、世界领先”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