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上,始终闪耀着宝藏青年的光。在珠峰禁区,土登曲塔和同事们甘当“气象哨兵”,用精准数据为登山者、科考队编织安全网;拉林铁路线上,年轻的工程师用精密仪器,为螺丝、电路“把脉问诊”;在自己的家乡,90后藏族姑娘措姆返乡创业,带动乡亲们致富,“让老土地长出新希望”……用专业、坚守与热爱,让雪域高原披上新装,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夯实发展基础,年轻人不愧为促进高原发展进步的新生力量。
“文化和舞蹈是有生命力的,是要跳给大家看、传给年轻人学的。”帕尔哈提说。如他所说,萨玛瓦尔舞如今在龟兹小巷走红,恰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生生不息的生动注脚。
教育是托举未来的希望。基础教育,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职业教育“接地气、能致富”,服务于产业振兴;高等教育,既加强学科建设,又把培养的人才输送到发展所需的领域;教育援藏,构筑跨越山海的人才桥梁……教育的火种正以燎原之势,为雪域高原的高质量发展带来生生不息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令我深受鼓舞,亦深感责任重大。”辽宁省政协常委、致公党辽宁省委会副主委卜兰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团结侨胞、服务祖国统一,这为致公党党员发挥特色优势指明路径。致公党辽宁省委会将继续做强海创品牌,搭建海归来辽创新创业平台,助力引进海外人才技术。加强与海外“致公之友”的沟通联系,对外讲好“致公故事”,为祖国统一凝聚力量。
眼下,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有序推进。合肥先进光源等一批“国之重器”加快铸造,下一代“人造太阳”核聚变装置主机系统正在集成调试。“十四五”以来,安徽已建、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达到了1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23家。
在意大利罗马中华语言学校,“全运家书”活动以诗歌朗诵、古筝演奏等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方式进行推广。在轻松热烈的互动氛围中传递全运知识,让“家书”的概念根植于海外华裔青少年学子的心中。
开机仪式后,《种墨园》剧组将在泾县等地正式拍摄,进一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将泾县及宣城的自然风光、人文底蕴与剧情深度融合,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领略宣纸文化的千年韵味,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生于莆之海上湄洲”,后因救助海难而捐躯,自宋代以来获历代褒封;其生前扶危济困、舍己救人的高尚德行被后人铭记,立庙奉祀。目前,全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妈祖宫庙,逾3亿人信仰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