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西方经济学固有的“人文缺失”弊端,人文经济学首先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立场,对作为西方经济学理论起点的抽象“理性人”或“经济人”假设作哲学反思,进而置换为基于唯物史观的“社会人”和“文化人”。
“同样需要提醒的是,电热蚊香液、蚊香片等并不提倡整夜使用。”褚宏亮所长解释说,对于房间这样的小空间来说,插上电热蚊香液或蚊香片,封闭一小时左右就能起到比较好的杀灭蚊虫的作用,再开窗通风20分钟,这样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孕妇、孩童等特殊人群的使用安全。
将“人文”与“经济”同步纳入人文经济学研究领域,考察人文经济形态呈现的共生共荣“双强”态势,形成“共同繁荣”的人文经济形态,这成为人文经济学研究的必备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能够有效呈现“双强”奇迹、共同繁荣格局,就会形成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的人文经济形态。我们能看到,个别传统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城市,既没有发展好经济,也没有保护好文化,没有形成“人文经济”良好发展态势;也有一些城市和地方虽然经济发达,但是缺乏人文精神,也会出现发展陷阱丛生、经济基质不稳等问题。显然,“人文”与“经济”两者都弱或一强一弱,都不是人文经济形态。“人文”与“经济”双强之间具有深层的相互依赖性、关联性和支撑性。人文经济学将“人文”与“经济”双强现象自觉纳入研究对象,与此相应,在唯物史观视域下揭示人文经济形态内在规律性效应就表现为“双强效应规律”。这一规律性效应表现为:当“人文”与“经济”双方共同发展效果超越了单一、单线发展程度时,人文经济将持续发展、扩大发展、加深发展;反之,如果任意一方的偏颇造成双方的发展程度低于单一、单线发展程度和水平之时,那么,这一人文经济形态就可能会被排斥。双强效应反映和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要特征,其内蕴的唯物史观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两者并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有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双强时,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反之,任何一方的缺失或薄弱,都将导致社会整体发展的失衡和停滞。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暨常态长效推动中央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总结2025年以来的工作,分析当前金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展望后续货币政策,会议提出,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突出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
在排演婺剧新剧目时,剧团主创十分注重对舞蹈、体操、杂技等不同艺术形式动作特点的借鉴,以及科技手段的融入,想方设法提升剧目艺术性和观赏性。
去年以来,中国对多个国家单方面免签。截至目前,中方已经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施行单方面免签;还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格鲁吉亚等国互免了签证。此前的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惠灵顿总督府同新西兰总理拉克森举行会谈。李强表示,将把新西兰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希望新方为中国公民赴新提供更多便利。
十几张长桌摆成一排,米饺、小花茶、剪纸、棕编……从食品到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在安徽安庆桐城市六尺巷景区非遗集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站在摊位前,热情洋溢地向游客宣传推介。
而与往年同期表现相比,今年暑期档总票房仍处于落后阶段。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24年同期(6.1-8.3)暑期档票房为80.25亿元;2023年同期为133.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