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秋粮生产保卫战,要在“管”字,以精细管理提升单产效益。“三分种,七分管”,秋粮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直接关系到籽粒饱满度和最终产量。当前,各地正抢抓农时,开展秋粮田间管理“最后一步行动”,针对不同作物特点精准施策。在东北大豆产区,要积极推广“一喷多促”技术,通过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促进大豆提高结荚率和百粒重;在黄淮海玉米产区,重点做好中后期水肥管理,防止出现脱肥早衰,确保玉米灌浆充足;在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加强搁田晒田,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为后期成熟奠定基础。此外,要利用现代化农机装备为精细管理注入新动能,北斗导航收割机、无人植保机、智能灌溉系统等走进田间地头,不仅可以提高田间管理效率,更能够实现水肥药的精准投放,让秋粮生产从靠经验向靠科技转变。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在一场圆桌讨论中表示,国家赋予香港“八大中心”定位,香港应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和创新科技中心的独特优势,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更能为各国家和地区应对关税风险与全球供应链重塑提供关键缓冲。
第一,“稳”的基础不断夯实。一方面是保值增值稳,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十三五”末的68.8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底的91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从14.2万亿元,增长到18.3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7.3%和6.5%。另一方面是经营效益稳,“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利润总额,预计比“十三五”期间分别增长40%、50%,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这些指标持续改善,不少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深化改革创新,价值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在太仓中德合作展示中心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一辆整车70%的零部件都能在太仓找到供应商。”它道出了吸引诸多德企落户的另一大因素:产业链完备。“我们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都在太仓附近。”李佑美说。
宁德9月17日电 (林榕生 郑文敏)“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海外华文媒体宁德行活动16日走进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来自12个国家的16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亲身领略周宁生态旅游的魅力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
记者今天(17日)从国铁集团获悉,按照提前15天预售的规定,国庆中秋假期首日,也就是国庆节当天的火车票今天开始发售。这个假期,旅客购票乘车有哪些变化?
反观乌鲁木齐,偏居西北一隅的位置,为向西开放提供了便利。李瀚明指出,与乌鲁木齐类似的其实是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两座城市都位于亚欧航路的中间点。利用空客A321XLR这样的远程窄体机,阿拉木图成功开航伦敦。在国内,乌鲁木齐是唯一一个用窄体机能直飞欧洲的航空枢纽。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16日在“联合国80周年改革倡议”特设工作组会议上发言时表示,中方愿同各国及联合国秘书处共同努力,为不断改进完善联合国工作、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