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对澎湃新闻回忆起2023年秋季他在哈佛教学期间,俞孔坚恰好回到GSD做了个演讲,“他是来美国领一个很重要的奖Cooper Hewitt National award,也刚在纽约时报被大篇幅报道。在哈佛和随后回国后在北大,我们有机会长谈并更多了解他的思想。他的思考是从微观到宏观的,并非常清楚要让决策者听到这些声音。而实际上他也的确有能力和勇气,在一步步通过各种方式/媒介和项目去推广落实这些想法。他突然和过早的离去,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未完成的工作,需要有对这些迫切的生态危机与问题有着深刻关注的人,拾起他的勇气,继续推动下去。”
他们的故事,要从吉木乃口岸说起。吉木乃口岸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口岸,又处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四国的交界区,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三国进行国际贸易最便捷的通道之一,有100多年的通商历史。30多年前,吉木乃口岸重新开放,中外运输繁忙,关新兰看到了商机,于2005年在附近开了一家小餐馆。“那时候来吃饭的,大多是跑运输的外国人。”关新兰说,为了更好地与顾客交流,她开始学习俄语。
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努木介绍,西藏现有2760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共有1790名,其中国家级项目117个、代表性传承人106名,天文历算为其中之一。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巍巍天山、壮美昆仑,见证三山两盆间70年沧海桑田。上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发布,以丰富的史料和翔实的数据,展现了新疆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看到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高质量发展跑出的加速度。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也是学习和传播理论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传播与青年群体有着天然的联系。回看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依靠的是年轻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的关键力量也是年轻人。把青年组织起来,在青年中传播理论,让青年影响青年,一直以来是党的理论宣传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浙江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深入开展90后、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广大青年成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优秀讲师”。青年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创独特的“青言青语”,切热点、抖包袱、爆金句,让党的创新理论紧贴青年传播,大大提高了宣讲的到达率、传播力。推广“文艺式”宣讲、“情境式”宣讲、“快闪式”宣讲、“直播式”宣讲、“集市”宣讲等模式,线上线下形成了“青年讲给青年听”的良好氛围。
距离乌鲁木齐数百公里的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孩子们聚在“石榴籽”小课堂写作业、做游戏,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围坐在“板凳课堂”,讲党的好政策、谈发展变化。这个居住着14个民族3000多名群众的社区处处欢声笑语。
新疆石河子9月25日电 (史玉江)“我正筹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年会,拟邀九三学社内多位人工智能方向的专家学者,探讨AI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九三学社石河子市委会主任委员、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李军表示,新疆医疗水平正迈向智能化、精准化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