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政策“秒懂”、“秒达”的精准推送平台,汇聚各部门211条惠企政策,并拆解成339项“百字干货”,建立16个维度的标签库,向企业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政策110万次。创新诉求穿透式办理机制,企业提交问题后,平台按属事属地原则半小时内分拨至责任单位,实施闭环管理和时限办理,累计办理企业问题2.8万余件,其中推动出台了全国首个个人独资企业变更登记规定,实现了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的转变。创建企业健康评估系统,针对健康分值低的企业进行风险预警和靶向帮扶,开发“健康贷”产品,放款5334万元,切实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两国方案”的国际法律起点可以追溯到1947年的联合国分治决议。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为“两国方案”提供了现实框架,2000年代初以后,以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的边界为基础进行土地划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共识。但多轮谈判破裂后,该方案日益失去现实推动力,目前也没有明确的替代方案。
二是“双一流”建设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整体跃升。在“双一流”建设的示范引领下,各地结合区域发展急需以及资源禀赋,还重点支持了400多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和1300多个优势特色学科,呈现出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蓬勃态势。9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对口支援了116所中西部高校,有效提升了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办学水平。这些充分表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同时,我们通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优势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面向中西部、面向国际合作的高等研究院这一新型平台,精准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汇聚全国范围内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产学研一体化联合发展,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建设,形成一流学科和高层次人才会聚中西部、支援中西部建设的新气象。同时,我们还积极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建立市、区县、驿站三级联动机制,聚焦重点产业和企业需求,举办“小而精”的场景化撮合对接活动,助力企业拓展市场。创建统战出海工作机制,整合民主党派和服务机构推出11大类线上服务,帮助企业获得13亿元海外订单。创建统战新质生产力培育机制,联合欧美同学会、7家孵化器和4所高校组建工作组,从1187项高校成果中遴选出275项熟化项目,实施“一项目一专班、一月一对接、两月一路演、一季一评估”,培育出69家科技型新锐企业,促成89个校企“五技”合同。创办“高质量讲堂”品牌,按照政策、行业、技术、市场、管理等领域设计30余个精品课程,培训企业家超千人次,锻造振兴突破“生力军”。
天津9月23日电 (记者 孙玲玲)日前,在天津大学主办的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发布了《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报告》。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英国卡迪夫大学校长Wendy Larner共同发布了该报告,全景式展现了全球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在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工程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的关键途径,其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备受关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在“导”和“治”上协同发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2025年打造“辽海讲道”等品牌活动,设立了首批4个宗教中国化研究中心,引导和支持宗教界扎实开展“四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崇俭戒奢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到讲经解经之中,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颁布施行《辽宁省宗教事务条例》,支持宗教界深化全面从严治教,指导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和全面从严治教建设年等活动,圆满完成7个省宗教团体换届,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
出台“党外人士重要意见建议办理反馈暂行办法”,规范“提出—办理—落实—反馈”流程。省委统战部协助党外人士汇总、分析重要意见建议,提出办理地区和部门,形成办理清单,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后交办。相关地区、部门将办理结果反馈省委统战部,省委统战部以适当方式反馈党外人士,至此形成政党协商工作的闭环流程。今年以来,党外人士通过政党协商会议等提出重要意见建议85条,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发展改革委等22家相关单位吸纳83条、出台措施96项、转化为政策文件24个,实现建言成果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