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如火如荼进行中,一批批东北人被迫背井离乡。1936年远在西安的张寒晖耳闻目睹了这一画面,创作出了悲怆的《松花江上》。这首震撼人心的歌迅速在东北军及东北难民中传唱开来,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刘淳说:“在当年的冰天雪地时,我想冯仲云应该也会和战士们一起唱起《松花江上》。”
我们现在缺乏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和时间。很多情况下,在进行政治、社会、经济交流时,一是时间不够,二是缺乏视角转换,结果是很可能只能了解自己的立场,但无法了解对方。
在许沁乔看来,鹅湖的突围之路仍面临考验:“周边水乡古镇各有特色,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微度假’客群黏性不强,怎样提高复游率?这些都是需要破解的课题。”
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刘文文)一张票根,不再只是一次消费的终点,更成为串连“食住行游购娱”的起点。今年暑假,“因一张票赴一座城”成为不少中国年轻游客热衷的旅游模式。
除了忙着“收心”,准备新学期的文具也是孩子们的仪式感。在广东广州,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选购文具,IP联名款等新潮文具受青睐,但也有家长担忧过度包装问题。针对部分文具“玩具化”的倾向,相关部门提示需谨慎购买。
“雯,我是在东北苦斗了14年,我曾经身经百战血染成袍,我曾经弹尽粮绝,挨过长期的饥饿,用草根、树皮、马皮等充饥……”这封家书是冯仲云写给妻子的,寥寥数字,足以见得抗战期间东北的战士们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
尽管后来英军投降了,但盟军还是觉得香港能发挥作用。因此出现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香港通过游击队跟盟军对接,后来协助盟军反攻,贡献很多,包括提供情报,保护和转移人员等。这就让香港在沦陷的3年零8个月中,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日军管控着整个香港,但同时也看到游击队在香港大面积活动,和日军对抗,这是很特别的。
养牛户杨雷雷的成长轨迹更具代表性,他从2017年的几头牛到如今的一二百头,从纯人工饲养到机械辅助,从“有啥喂啥”到订单青贮玉米草,从依赖牛贩子到线上对接稳定客户,他实现了“会养牛”到“养好牛”再到“卖好牛”的跨越。无论是经验养殖还是科技赋能,本质都是为了让牛羊长得更好、卖得更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