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鲜明提出“坚决抗战的方针”,实现“全国军队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自由解放”。伴随全民族抗战由开始向深入,战争的展开和推进对斗争的坚定性、组织的精细化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组织效力提升、斗争素养厚植融入党的统战工作、群众工作等具体情形。特别是通过创办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等,教育、组织、引导、动员广大青年投身抗日救国运动,造就了一大批为民族解放斗争到底的先锋队。“学习鲁迅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不谋私利的,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3]等重要论述,形塑了广大军民愚公移山战强敌的精神样态。此外,战争也伴随着曲折和风浪、噪音和杂音。从反对投降危险,到抵抗顽固派进攻,我们党同各种破坏抗战、妥协退让、投降分裂等行为作坚决斗争,向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倾向作有力批驳,澄清是非、辨明善恶,在斗争中练就“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铁肩膀和硬本领。回溯抗日战争砥砺奋进的历史印记,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只有进行时;组织力的提升,对于克难攻坚、实现目标,意义深远。从落后挨打、一盘散沙到扬眉吐气、换了人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非轻松就能实现,必须克难攻坚、多务实功。新征程上,我们要从抗日战争由苦难向辉煌的历史积淀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斗争本领、厚积组织效能,使百年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铸就新优势,在新时代赶考中交出新答卷。
高分动画电影《蜗牛回忆录》已在全球斩获70多项大奖及提名,影片以细腻的情感刻画、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入探索真实生活与情绪困境,讲述被命运捉弄的女孩格蕾丝如何像蜗牛一样背负着伤痛缓慢前行,最终在破碎的生活里救赎自己的故事。
“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以军部的名义向全军官兵发布命令,誓死抵抗。
嗟夫!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砥砺奋进。往昔之苦难,已化为前行之动力;昔日之辉煌,更激励未来之征程。铭记历史,非为沉湎于伤痛,乃为警惕于未然;缅怀先烈,非为徒增其悲戚,乃为传承其精神。愿吾辈自强,不负先烈之牺牲;愿吾国恒昌,永沐和平之阳光。
“这些案例表明,中国正在形成文化遗产数字保护的完整体系。”杜晓帆说,“从技术研发到应用落地,从数据采集到价值阐释,中国经验正在为国际遗产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孙艳爷爷的故事已经在家庭中流传了三代。“我和孩子经常到南泥湾等地,重走爷爷走过的路。”孙艳说,“每次重走,我的感觉都不一样,觉得好像是爷爷带着我在走,爷爷的劳动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作为医务人员,我也常常告诉自己,一定要认真对待患者,要医者仁心,要尽职尽责。”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列出“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4]等六项具体战略问题。此后,从《论持久战》对抗日战争三个阶段的全面论述,到《战争和战略问题》以中国特点和战争历史等为观照对战略问题展开的系统分析,我们党在总结教训、研究历史、分析态势中,探索形成适应对敌斗争需要的一整套战略体系和战术打法。各地紧密结合敌我实际情形,在抗日战争总体战略指导下,自主灵活制定差异化、特色化的局部战略,有的放矢、发挥优势,做好布局谋篇和落子作眼等精细文章,不断增强谋划与实施契合的精度、原则和方法协同的效度,逐步改变抗日战争初期被动失利的局面,推动抗日战争在战略战术和指挥运用等层面取得点面开花的良好效果。与此同时,战略策略的得当推进,也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政策的支持和配合。邓小平同志在《胜利的回顾和胜利的期待》中提出,“我们要在所有干部中,造成研究政策、执行政策的热潮。没有正确政策,一切努力都是空洞的;有了正确决策,我们才能胜利。”[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战略战术的集成联动,需要政策举措的聚实增效。新征程上,我们要从抗日战争战略演进和政策发展的历史中汲取方法和智慧,深刻领会“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论断蕴含的要义和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