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就业优先理念,完善了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各级政府把稳就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宏观调控优先目标,纳入民生实事重要内容,“管产业就要管就业,促消费就要促就业,上项目就要扩就业”的意识不断增强。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不断充实,形成了财政激励、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的系统性政策框架,构建了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等全链条支持体系,政策工具更足、针对性更强。“十四五”时期,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5省(区)调拨3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根据广东省台山市川山群岛区域风力情况,川山群岛海上客运航线将于2025年9月26日中午恢复营运与服务(两岛车队同步恢复营运),山咀港发出时间为:13:30、15:30、17:30;上、下川岛发出时间为:13:15、15:15、17:15。
安徽西溪南村,这个有着1200年历史的古村落,保留着100余栋明清建筑。村民们主动参与古村落保护,组建创意社群,使曾经的古村落变成了“文化客厅”,村民在守护文脉中愈发坚定了文化自信。
70年来,新疆发生了怎样的历史性变化?数据是最直观的证明: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较1955年的12.31亿元实现超1600倍跨越式增长;截至2020年底,新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相比1978年增长上百倍;全区人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0岁提高到2024年的77岁;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诗和远方”……正如《哈萨克斯坦真理报》所评价,70年,新疆发展书写出一个个“精彩篇章”。
亲眼见证新疆的繁荣兴盛,易卜拉欣也在思考背后的原因,“看到新疆的现状,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对于‘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深切关怀和坚定信念。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在新疆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跨境贸易方面投入了大量财政资金,支持地区发展,这让新疆没有被落下,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各方面建设得以充分完善。”
提振消费,须从需求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从供给端增加和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技术端重塑消费(供给)方式、创新供给,以及通过优化消费环境降低交易成本。
易卜拉欣告诉记者,近年来新疆的进步让他印象深刻。去年他曾赴新疆参访,抵达新疆后,宽阔的高速公路、繁茂的绿化工程、蓬勃兴旺的旅游业和团结友爱的新疆各族人民都令他赞叹不已。他指出,一幕幕现代化场景的背后是新疆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将偏远地区与中心城市相连接,为民众和企业发展创造了全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