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并治”是古代处理水城关系的核心策略。《礼记》中“土反其宅,水归其壑”的记载,道出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先民最根本的祈愿。在水利实践中,古人致力于让水土各尽其用,比如唐宋时期,太湖地区创造塘浦圩田,通过挖土疏渠形成水道,又以淤土筑堤御水;明代采用“束水攻沙”之法治理黄河,实现水土的动态平衡;清代在疏浚凉水河时,将挑挖的淤泥用于增辟稻田,达成土方平衡,同时以“散水匀沙”之法变无定河为永定河,又引南苑凤河、凉水河水“蓄清刷浑”,最终实现“清流演漾,资安永定”的目的。“水土并治”的生态智慧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城市建设须摒弃“水”“土”分离的规划模式,通过适当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与功能,充分利用自然能动性实现水土协同调控。
十二届四川省委科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有多个重要议题,包括“学习中央科技委员会有关会议精神”“审议《省委科技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文件”。
为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艰辛历程,铭记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援助和支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推出《西行漫记——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图片展。展览撷取相关珍贵档案、图片,讲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埃德加·斯诺、海伦·福斯特·斯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詹姆斯·贝特兰、杰克·贝尔登、瓦尔特·博斯哈德、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罗曼·卡尔曼、汉斯·希伯、霍尔多·汉森、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哈里森·福尔曼、冈瑟·斯坦因、莫里斯·武道、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西奥多·怀特等16位外国记者走进红色根据地,走向抗日最前线,探究中国革命和抗战真相的故事,以“他者”视角展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理想信念和精神风貌。他们撰写的新闻报道和著作,如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坚持敌后抗战、进行“人民战争”的情形,击碎了国民党污蔑八路军、新四军“游而不击”的谎言,佐证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历史事实。
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民心相交也越发密切。天津已在上合组织国家建设了10个鲁班工坊,通过“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分享发展经验,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
来自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的医生陈伟补充说,下午已接诊二十余位患者,大多是胃炎、消化功能紊乱等高原常见病症,这和他来之前做的“功课”吻合,“高原饮食偏硬、气候干燥,消化系统容易出问题,我准备了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当晚,基辅市长维塔利·克利奇科宣布防空部队已投入作战。乌克兰空军通报称,数十架无人机成群结队出现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包括日托米尔、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等州。乌克兰最西部的捷尔诺波尔、利沃夫和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等地也发布了空袭警报。
8月28日电 据“商务微新闻”微信号消息,8月26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与加拿大全球事务部国际贸易副部长斯图尔特在加拿大渥太华共同主持召开第28届中加经贸联委会。双方就改善和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妥善处理彼此经贸关切、推进务实经贸合作等进行了坦诚、务实和建设性的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