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演婺剧新剧目时,剧团主创十分注重对舞蹈、体操、杂技等不同艺术形式动作特点的借鉴,以及科技手段的融入,想方设法提升剧目艺术性和观赏性。
“这个夏天很多马来西亚朋友选择跟着世运会来成都旅游,我想提醒大家,看完世运会比赛后,别轻易丢掉那张门票。”在成都世运会志愿者、成都大学马来西亚留学生王馨宁看来,在“票根经济”的推动下,成都世运会门票不仅可以让游客在多家餐饮、景区享受折扣,它还能成为“解锁”这座公园城市多重体验的一把新钥匙。
类似宋奶奶家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约有3500万失能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预计到2050年将达5800万人左右。
印度医生柯棣华、法国医生贝熙叶、德国人约翰·拉贝、丹麦人辛德贝格、英国人林迈可、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美国“飞虎队”......他们的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动情讲述。总书记还在国内外重要场合为曾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颁奖,向他们致敬。
第二,议程设置失灵。新任领导刚上任,却没有提出让民众有感的重大改革行动,欠缺议程设置能力,迄未展现其领导能力,无法主导政治议程,反而任由蓝白“在野”党主导议题引领风潮。
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方向坐标,塑造现代化人民城市的中国特质。坚持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人民性”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这是中国的城市文明区别于西方资本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的根本特征。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在产业升级中严守生态红线,让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使文明内核兼具活力与可持续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民主协商吸纳民意、汇聚民智,使城市真正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家园,彰显社会主义民主在城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激活城市深层文化基因,让城市在展露“新貌”时留存“乡愁”记忆,既规避“千城一面”的同质化困局,又在现代化浪潮中延续文明根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文明内核的价值归宿。在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在城市更新中保留老城区温度,为新市民筑就保障网,让文明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在“公园城市”“海绵城市”的实践中,以绿色产业、低碳生活守护生态底色,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要求城市具备开放包容的胸怀,既坚守中国立场,又吸纳全球智慧。
“动力”足。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力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动能新优势不断聚集增强。上半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和9.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3.8个和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连续23个月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绿色产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激发了家电、汽车等重点领域消费潜力,服务消费持续复苏向好,内需尤其是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明眼人都清楚,只有更好遏制科研管理中的繁琐细碎、吹毛求疵倾向,科学家群体的创新活力才能充分释放。那么,该如何做?受访科研人员表示,应优化“最先一公里”,打通“最后一公里”,从两端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