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赋能,政策先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乡村振兴促进法将“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村特有功能之一;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为文艺工作者下乡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对西北城市来说,机场的作用尤为重要。西北不沿海,也没有内河航运。依托铁路和机场打造枢纽,形成开放门户,无论对区域还是全国而言,都具有经济与战略的双重意义。
从“广种薄收”到“粮丰民富”,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依托科技赋能、全链闭环、联农共富的创新实践,靠着寒旱农业的创新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完)
五是保持就业公共服务热度。持续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密集开展就业服务活动,推出“小而美”“专而精”专项招聘,目前百日千万招聘已经收官,发布岗位超过1600万个,近期还将组织金秋招聘月。此外这个月还启动了就业政策宣传月,通过政策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园区,切实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到达率。
清溪村是作家周立波《山乡巨变》的创作原型地,近年来依托文学资源,建成20余家以作家名字命名的书屋,打造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收集近5万册签名图书。2023年,村民邓旭东辞掉深圳的工作回乡,发展“文学+研学”业态,“现在的清溪村,既能读好书,又能挣到钱,这就是我心中的‘山乡巨变’。”
从新疆和平解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疆创造出每一个“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人间奇迹,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引领新疆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各族民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育种是场马拉松。练文明说,从杂交组合到稳定品系,再经过区域试验、生产示范,最后通过审定,选育一个品种,顺利的话也需要十年时间。多年来,他和团队成员凭着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培育出十多个品种。由他主要参与育成的棉花品种,在南疆棉区累计推广种植2000多万亩,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
主动促成“引进来”。“十四五”期间,每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视听作品在中国播出,纪录片《罗马巨匠》、电视剧《贝茨先生诉邮局》等受到广泛关注。近期,《秘谍伙伴》等国外反法西斯题材作品在中国集中播出,展现了全世界对和平与正义的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