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跨境出行需求旺盛,据统计,今年中老铁路发送旅客1450万人次,同比增长3.2%,其中中国段发送1190万人次,老挝段发送旅客260万人次。开通近4年来,旅客发送量实现强劲增长,全线每月发送旅客从开通初期的60万人次,增至目前的160万人次以上,国内段最初单日开行客车从8列增至最高86列,累计发送旅客4860万人次;老挝段,开行旅客列车由开通最初单日4列增至最高18列,中老铁路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极大地激活了沿线地区的旅游经济。
友谊不仅体现在文化交流,更延伸至经贸往来。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杜伊斯堡已成为中欧班列在西欧地区线路最广、班次最多、运量和货值最大的枢纽。今年8月13日,中欧班列(武汉)至杜伊斯堡的首趟零碳绿色班列开行。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余勇告诉记者,“中欧班列(武汉)”为两市商业及经济合作搭建了高效的物流通道,已成为推动两市合作的重要纽带。
钟自然出生于1962年8月,安徽桐城人,曾在原地质矿产部和原国土资源部工作多年,2014年任原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
9月18日,在果洛州藏医院的“卡洛全国名中医临床示教诊室”内,藏医师东杰正为一位有高原反应的北京旅客把脉问诊,诊断方式与中医相似,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东杰为患者开具了几剂藏药,其中便包括被当地人称为“高反克星”的二十九味红景天。
2019年,原本应该退休的东杰选择重返岗位,继续坐诊带徒。从医四十载,他始终坚守在高原医学的一线。他说:“藏医药对高海拔地区的疾病防治与药物应用,积累了独到而深厚的智慧,这一切缘于两千五百多年的实践积淀,传承与发扬这份宝贵遗产,是每一代藏医人不可推卸的使命。”(完)
2025年,国家发布的最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了商业航天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这也吸引了更多像星际荣耀这样的民营企业加入这条前景广阔的新赛道。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经有超过700家航天相关企业入驻文昌航天城,涵盖了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等八个方向。我国在商业航天领域持续放开准入门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正是他们的信心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期刊社总编蔡双立认为,数字经济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重塑乡村发展模式的底层逻辑。它能够激活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将乡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数字经济可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也能为乡村治理提供高效手段,实现政务数字化管理,还能为乡村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提供新的途径,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的制伞工艺,还是先进的眼视光技术,都蕴藏着温州手艺人、科学家等群体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因此,国际航标管理人员们还来到温州劳模工匠馆,通过历史影像、实物展陈和数字化展示技术,了解温州民众的奋斗故事,感受这片土地的“活力之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