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时刻到来”。正如BBC所言,此次阅兵,是中国向世界传递实力与影响力的窗口,也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铭记、对未来的自信,以及向世界传递出的民族自豪感。(完)
1945年9月9日出版的《星洲日报》与《总汇报》联合版头版头条报道了《庆祝盟国最后胜利》。报道还提到,新加坡日军已缴械,将被派上街服劳役。该报第二版还报道了《联合国占领日本军队昨浩荡开进东京》《琉球群岛十万日军投降》《莫斯科庆祝胜利》等新闻。
走进纪念馆,记录身边英雄的文化长廊、镌刻3200个名字的英名墙、美国道奇运输卡车模型、“二十四道拐”巨幅图片……一件件泛黄的信件、照片和实物,重现着机工们告别南洋、共赴国难的壮举。
新华社快讯:8万羽和平鸽展翅高飞,8万只气球腾空而起。习近平等向各界群众挥手致意。纪念大会在《歌唱祖国》的激昂乐曲中圆满结束。
“对我们后人来说,纪念馆就是家,是精神灯塔。”多年来,蒋玲华带着孙女韩蕙嵘多次走进这里,重温父辈足迹。“她现在或许不全懂,但薪火相传间,这些故事终将照亮她的人生选择。”蒋玲华说。(完)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沿海港口相继沦陷。在时任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的号召下,1939年至1942年间,3200多名华侨青年奔赴中国西南,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他们驾驶运输卡车,在滇缅公路的生死线上穿梭,用青春和生命筑起“抗战输血线”。
抗日战争时期,马来亚(当时马来西亚受英国殖民管辖部分被称为“马来亚”)华文演剧运动盛况空前。华文演剧运动的发展壮大,有力支持了中国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