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菊说,国家特别重视科学教育中的实验教学,尽管一些地区和学校拥有完备的硬件条件,但实验教学仍落实得不好,有些学校甚至连实验室钥匙在哪都无人知晓。个别学校没有按照课标完成教学,为了应对考试要求,在“黑板上做实验”的情况屡见不鲜。
一首首经典老歌、霓虹灯,瞬间将人拉回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洪敏告诉记者,“舞会”是首次举办,以后每到周末,她都会来到改造后的纳溪丝厂旧厂址。“这里热闹非凡的活动,让我的周末生活不再是单调地在家看电视。”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当地对老旧企业旧址的创新改造,一种全新的新经济模式在此落地生根,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有将博物馆建在机场里的,如2025年2月,全球首家机场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西部机场博物馆亮相西安机场T5航站楼,馆内收藏了历年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期间考古发掘出土的121件文物。也有将展览搬到机场内、高铁站,如2024年8月,“北京中轴线——璀璨文脉 辉煌中轴”展览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开幕;2024年1月,广州白云站候车厅,广州铁路博物馆1号馆第4部分“高铁时代”的展陈优化内容亮相,乘客可在候车间歇观摩新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纪念章等藏品。更有将博物馆元素融入交通工具的装饰,如今年8月上线的洛阳地铁博物馆主题专列,“蜜褐红”“大漠金”“运河青”车厢,让三千年的河洛文化在车厢里“流动”起来……
“短短十年,云南高铁已联通丽江、香格里拉、保山多个城市,还可以从昆明直达老挝万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希望更多台青亲自到大陆看看,这里的发展日新月异。”5日,“80后”台湾青年苏允恺接受专访时说。
“使用精确申领系统后,官兵的‘用户体验’更好了,我们的保障效率也更高了。”兵站工作人员杨帆介绍,随着保障效能充分释放,被装保障中心日均保障被装数百套。
数量的增长只是故事的一面,双向旅游交流的质量提升同样值得关注。如今,中俄旅游交流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观光模式,呈现出深度化、体验化、多元化的新特点。俄罗斯游客不仅走进北京、上海、西安等中国“老牌”旅游城市,也将脚步延伸至云南丽江、四川九寨沟等更多地方,体验中国多元文化;中国游客除了沿着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传统线路游览,也去看贝加尔湖的蓝冰、勘察加的火山等。
作为《吕梁山大合唱》演出排练者之一,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杨建中分享道,近两日《吕梁山大合唱》的演出只是阶段性的成果体现。“如何让这首作品更加吸引人,使广大合唱爱好者及音乐界人士能够从心里面认可这部作品,是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
从应对方法上,苏英霞建议学习者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明白语言学习需要坚持不懈。具体方法上,要注重从语言知识到语言技能再到语言交际能力的转化,多听多说,不要怕说错。同时,语言学习要与文化学习相结合,了解中国文化才能真正掌握中文。到中国多走、多看、多与中国人交流、多交中国朋友,能有效提高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