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发展条件看,城市是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必然会对城市发展目标、形态、动能等产生约束和引导。当前,我国19个城市群承载了全国75%左右的人口,贡献了85%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我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城镇化是载体和平台,承载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空间,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为此,我们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过去城市增量扩张过程中形成的从地方债务管理到财政金融举措等政策制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加上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城镇人口增长将逐步转向平台期,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培育、增强城市发展新动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战略取向,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这也有利于释放内需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而助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奠定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主讲“开学第一课:‘一国两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希望促进香港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明白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担当角色,厚植家国情怀。他表示,香港特区政府配合国家教育策略,持续在中小学推广数字教育,巩固中小学生数理科技基础,善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与教,并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正确及符合道德地使用创新科技。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统筹优化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切实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与可及性。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职住平衡与产城融合。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聚焦老旧小区、棚户区等重点区域,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公共空间改造与历史风貌保护。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城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转变,让城市真正成为广大市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80年前的今天,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正义的胜利宣告结束。9月3日,中国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大会,总结历史,启示当下,寄语未来。
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胜利。在艰苦环境中勠力同心、顽强拼搏,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这正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情形下都有感召力,也是历史留给今天的启示。正如近期安徽一位11岁小学生参观抗战主题展览后所写下的,“我们在享受幸福的同时,也要铭记历史,永远不能忘记”。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随着更多客源地的境外游客得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来到中国,了解、感受中国的开放态度、全球胸怀,旅游企业也将结合更多体验性的文化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出入境游新品。同时,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着很多华人华侨,单方面免签的推出,在方便他们回国探亲访友之余,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来看看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