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2025年7月举办“山海共融 和合共生”——辽宁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在51所高校推广使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组织开展“百场万人”主题宣讲等活动380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3.8万人次,完成《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辽宁卷》编纂,建立12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定相关指导意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评选命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进基层活动,打造“红色家园”城市民族工作品牌,依托“三项计划”开展“民族地区青年交流互学”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有力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在丹东开展国家民委设立的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推进边境“五个共同”长廊试点建设,打造全国首家“边疆特产销全国”体验店,建设了82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媒体以“擦亮边疆幸福底色”、“兴边富民幸福绵长”等主题21次宣传报道辽宁兴边富民工作。
二是“双一流”建设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整体跃升。在“双一流”建设的示范引领下,各地结合区域发展急需以及资源禀赋,还重点支持了400多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和1300多个优势特色学科,呈现出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蓬勃态势。9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对口支援了116所中西部高校,有效提升了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办学水平。这些充分表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同时,我们通过“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优势企业的合作,共同建设面向中西部、面向国际合作的高等研究院这一新型平台,精准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汇聚全国范围内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产学研一体化联合发展,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建设,形成一流学科和高层次人才会聚中西部、支援中西部建设的新气象。同时,我们还积极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海口9月23日电 (记者 贾靖峰 张茜翼)自2020年以来,海南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境外直接投资97.8亿美元,年均增长97%;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
港交所建议市场参与者尽早作出营运及人力资源调配,参考既定恶劣天气交易运作安排以支持市场平稳运作,同时强调以员工、市场参与者及公众投资者安全为首要考虑,会在有需要时作出进一步更新。
近年来,我国着力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今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也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2014年,在维吾尔族乡亲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总书记同村干部、村民围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他说:“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