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处理检验声纹,证明孔某某辩解不具有合理性。承办检察官经委托检察技术专家运用声纹处理技术,对孔某某和蒋某某入住房间门口的监控摄录到的二人争吵声进行清晰化处理,发现案发前二人持续争吵约2小时,蒋某某离开前告知孔某某在楼下等待。这与孔某某称其醒后突然发现蒋某某不在房间遂下楼寻找的辩解不一致。还委托技术专家对蒋某某三声尖叫和呼喊“孔某某”的语音进行检验,发现尖叫的分贝值高于“孔某某”的呼喊声,证明孔某某关于在近处没有听到蒋某某尖叫、却在远处听到蒋某某呼喊其名字的辩解不符合常理。
9月5日,中国主提的“联合国同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决议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上高票通过。这一决议的“高人气”展现了国际社会对上合组织的认可与支持,对中国主张、中国倡议、中国方案的赞同与肯定,对上合组织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作出更多贡献的期待。
赵炳弟尤其看好中国康养事业的巨大潜力。他认为,日本在应对老龄化方面经验丰富,松下亦积累了相关领域的专有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结合中国市场特点进行本土化创新,助力中国全龄康养发展。
本批案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案件类型全面。从涉及罪名看,本批案例并不局限于故意伤害罪,还包括故意杀人、交通肇事等常见伤害类案件类型。从审查内容看,本批案例既包括对鉴定意见的实质审查,也包括对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其他技术性证据的实质审查,既反映了对技术性证据本身的审查,也体现了对其所依赖的基础性材料审查,从而确保技术性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和科学性。从诉讼阶段看,既包括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也涉及二审抗诉、申诉等案件。二是聚焦专业难点。伤害类案件中,技术性证据往往成为影响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的关键证据。本批案例通过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有效发现和排除技术性证据与其他证据之间、技术性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以及技术性证据之间的矛盾,确保案件质量。有的案例完善了刑事证据体系,准确认定主观故意和损害后果,夯实了精准指控犯罪的证据基础,推动依法追责;有的案例明确了成伤机制,有力证明了因果关系,清晰区分了各犯罪嫌疑人之间的责任,实现准确定责;有的案例准确甄别和发现原鉴定意见存在的错误,推动依法补充侦查或重新鉴定,避免冤错案件。三是突出协同履职。本批案例突出体现了检察官和检察技术人员协同配合的重要作用。实践中,检察官凭借自身专业知识、逻辑经验对技术性证据审查后仍难以作出实质性判断时,要注重发挥检察技术人员的专业优势,破解专业难题。通过对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有效推动查清事实、依法追责、精准量刑,切实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在会上介绍,今年国家将推出面向适龄女生的HPV疫苗接种服务,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保护女性健康。同时,在全国推进电子预防接种证建设应用,优化预防接种单位布局,方便群众就近接种,鼓励地方推出分时段预约、周末接种、特殊人群上门接种等政策,满足群众多样化接种需求,让群众少跑路、少等待,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通过成伤机制鉴定,准确区分刑事责任。对于多人致伤案件,实践中可能难以认定伤害行为与伤害结果之间因果关系以及原因力大小等,通过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有效开展成伤机制鉴定,厘清因果关系,区分相应责任。
(一)全面审查证据,发现案件疑点。检察机关受理案件后,发现张某甲称未实施殴打行为的辩解与张某乙自称被张某甲拳打脚踢致伤的陈述之间存在矛盾。由于案发现场偏僻无监控视频,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承办检察官围绕张某乙致伤成因全面审查在案证据。通过开展讯问、重点审查病历材料及鉴定意见等客观性证据、对比分析言词证据,发现案件存在若干疑点:一是张某乙离开案发现场时称头部受伤,但鉴定意见显示食指骨折。二是病历材料记载张某乙右手食指粉碎性骨折,但张某甲手脚部位没有与他人击打接触痕迹。三是张某乙称从案发现场离开后即前往医院就医,但就诊记录显示其迟延到达医院,且不能作出合理解释。